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基本目标一致
中国生态农业面向21世纪,服务于农村建设的三大任务:一是保证增加农民生活农产品的供应;二是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三是保护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与生态环境。中国生态农业强调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实现,生态农业建设的指标包括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指标,如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资金产投比、森林覆盖率、退化土地面积变化、土壤有机质及总氮量变动情况、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或“三废”排放达标率、农产品农药残留达标率等。这与FAO与荷兰联合召开的“农业与环境会议”上所提出的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ARD)三个基本目标(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粮食安全,促进乡村地区就业与创收、根除贫困,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是一致的。从表1.2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中国生态农业研究的发端时间略晚于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但比“可持续农业”这一术语的正式通行要早。显然,中国生态农业思想的产生受到国际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是总结了发达国家常规农业现代化经验教训后的产物。
表1.2 中国生态农业与国际上流行的可持续农业的比较
中国生态农业除了更强调和突出生态学原理的指导外,还很好地继承了中国自古以来就独有的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哲理观念。这是西方可持续发展学者们所十分崇尚和羡慕的。正如对中国农业和生态农业运动有较深入研究的美国学者D.Taylor(1992)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生态农业同西方的可持续农业几乎可以说是彼此平行的概念。也许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受政府的推动作用更大,更加强调和突出生态学的理论指导,不像后者那样更强调减少农业化学品的投入。而且重视农村多业的有机结合和物质循环利用;此外,前者更重视中国生态农业在为农村多余劳力提供工作机会和增加农业收入中的作用。”作者并预言,中国生态农业将可以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