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
无公害海水养殖区应选择潮流畅通、潮差大、盐度相对稳定的地区;无公害淡水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附近没有污染源的地方;同时要求交通便利,有利于水产品苗种、饲料、成品的运输。如选用池塘养殖方式,所建池塘要求形状、大小、深度适当,排灌方便,有控温、增氧、控光设施且易于消毒处理。如使用网箱养殖,网箱的规格、网目的大小应根据所养水产品品种及大小而定。如养殖大黄鱼亲鱼的网箱规格为(3.0~5.0)m×(3.0~5.0)m×(3.0~5.0)m,网目为15~30mm。大黄鱼鱼苗长25~30mm时,网目长为3~4mm;鱼长50mm以上时,网目长为5~10mm。
(二)水质的要求
养殖场的水源应符合GB 11607的要求,淡水养殖水质应符合NY 5051—2001的要求,海水养殖的水质应符合NY 5052—2001的要求。在鱼、虾等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应视水质情况更换新水,以使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一般在5mg/L以上),并及时吸除残饵、污物。
(三)所用饲料的要求
鲜活饵料必须来源于无公害生产区域,所用配合饲料必须符合NY 5072—2001的规定。
(四)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饵、巡视、换水、充氧等,以为所养水产品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繁殖环境。
(五)饲料添加剂及肥料的使用
添加剂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两种。在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中禁止使用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激素、抗生素等。无公害食品水产养殖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及使用原则应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有机肥的使用要腐熟、消毒、杀菌。
(六)鱼病防治
根据所养水产品的生活习性和发病规律,应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减少发病概率,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健康养殖方针。养殖所用的池塘应及时进行干塘清淤和消毒处理,以清除有害生物和病原菌,疏松底土,改善通气状况,加速有机物质的转化。可用适量生石灰进行消毒。对宜于消毒养殖的水产品,如尼罗罗非鱼等在入塘(网)前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苗种放养时应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宜放养抗逆性强的健康苗种。发现鱼病应及时进行治疗,鼓励用中药材防治鱼病,鱼病用药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病死鱼应及时捞出,做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