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管理的任务和职责
(一)生态农业管理的任务
生态农业管理的任务是:组织、协调和指导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宏观决策、研究制定有关生态农业建设的方针政策;拟定发展规划、计划、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组织业务交流、工作考核等;组织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
(二)生态农业管理的职责
1.决策和规划
决策是一切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没有正确的决策就不能有效地行动,也就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决策正误,至关重要。就国家而言,如何把握国情,指出生态农业建设方向,怎样在全国范围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都是需要决策的问题。从地方来看,怎样开展本地区建设,如何选择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以及采取什么具体步骤和措施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明确了,行动才有方向,工作才有目标。
规划也是生态农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还应具体落实到规划上,对未来的活动进行规定和安排。从事生态农业建设管理的工作者,应根据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具体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规划。全国各试点县都分别编制了各自的生态农业建设规划,从而使生态农业建设有方向、有目标、分步骤进行。
2.组织协调
组织协调是生态农业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难点所在。生态农业建设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综合性、技术性很强。只有充分组织各方力量,协调好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团结一致,分工负责,有计划,有步骤,才能保证生态农业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一方面各级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另一方面,也需要业务人员积极主动的工作。
3.宏观调控
生态农业建设,宏观调控必不可少。首先,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确保生态农业建设沿着既定方向和目标迈进。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从宏观上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的实施。具体而言,要通过政策、法规、政令等措施鼓励和规定执行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做法,限制和制止不利的行为;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培养人才、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调整比较利益,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
4.教育和宣传
生态农业是在正确分析世界农业现代化趋势,客观地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继承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遵循客观规律,按照生态学、经济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新成就提出来的,可以说生态农业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然而,生态农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综合性强,必须通过宣传普及工作,引起各级领导及各部门、行业的足够重视。同时,要向群众宣传普及生态农业的基础知识,使生态农业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生态农业是知识高度密集型的农业,还需进行智力开发,使人们掌握生态农业的知识和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
5.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也是生态农业管理的重要职责。只有通过监督检查,才能更好地督促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监督检查的形式多样,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定期总结、汇报,按照要求各级业务部门都向上一级部门定期总结和报告,上级部门通过审核总结、报表等,了解情况,监督工作进展以及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二是现场检查,各级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实地检查,包括自查、互查、抽查或全面检查。如1995年,全国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在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查的同时,还组织了全国性的大检查,对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