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养鱼的生态农业技术

三、种草养鱼的生态农业技术

实践证明,在鱼池四周的堤埂及闲散空地上,接茬种植几种优质饲草,在浅水底种稗草,可以解决池塘养鱼生产中青饲料均衡供应问题。据试验,每生产1kg鱼,若单一用粮食饲料喂养,需耗用1kg以上的蛋白质饲料,而辅之以优质饲料养鱼,则不到0.6kg。同时每100kg鲜草转化为鱼类的粪便肥水,可带养出鲢鱼1.5kg。在同样的鱼塘面积和管理条件下,通过种草养鱼,可提高经济收入三成以上。其生产配套技术如下。

1.鱼塘条件

鱼塘要求通风向阳,堤埂不渗漏,水源充足,进排水系统完善,面积5~10亩,水深1.5~2m。亩净产400~500kg的鱼塘,每亩水面需配增氧机0.3kW,亩净产750kg的塘每亩水面配增0.5kW。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鱼塘堤埂宽10~15m,每亩鱼塘水面要种足0.5~1亩饲草。

2.饲料与肥料

种草养鱼,一般每投入30kg青草可增重1kg重草、鲂鱼,同时可带养出0.3~0.5kg的鲢、鳙鱼。在一年中,各时期所需饲料、肥料的比例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根据山东省的气候条件,种草养鱼所需的精料与青料,前期(3~5月)占全年总量的10%~15%,中期(6~9月)约占70%,后期(10~11月)为15%~20%。每公斤鱼产量平均年消耗精料1~1.5kg,青料6~7kg,肥料0.3~0.5kg。

3.鱼种放养

鱼种秋放可在11月底以前结束,春放在三月底以前结束。选择体质健壮、规格适宜(草鱼尾重100~250g,鲢鳙50~100g,其他鱼500g以上),无病伤的鱼种在晴天时放养。7月份可适量套养夏花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