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及其产品防治病虫害。天敌主要指害虫的寄生性、捕食性生物和病原微生物。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措施。
(一)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例如七星瓢虫、中华草蛉、花蝽、赤眼蜂、食蚜蝇、蚜茧蜂、捕食性红蜘蛛等。
田间自然生态条件下,天敌资源丰富,加以保护利用,使其免受不良环境因素和人为的影响,促进其生存繁衍和种群增长,即可起到对农作物害虫的控制作用。根据天敌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在防治害虫时,尽量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必须采用化学防治时,选用对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改进施药技术,进行局部施药和隐蔽施药。改善作物结构,增加植被多样性,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繁衍和种群数量增殖的良好生态条件。例如采用棉麦间作或棉田间作油菜,可以在早期培育起小麦和油菜上的瓢虫等天敌种群,待小麦和油菜收获时这些天敌即迁移到棉田,起到控制棉蚜、棉铃虫的作用。大量人工繁殖和田间释放天敌,如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卷叶蛾、食心虫等,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等。利用柞蚕剖腹卵大量人工繁殖赤眼蜂是我国生防技术的独特成果,受到国际昆虫学界的高度评价。采用天敌引进技术,例如,从国外引进澳洲瓢虫和日光蜂,控制柑橘吹绵蚧和苹果绵蚜;20世纪90年代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传统生物防治是控制外来种有害生物的关键技术之一。
(二)利用病原微生物
很多微生物能导致昆虫发病,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细菌和真菌。在我国常用的细菌制剂有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青虫菌等;真菌制剂有白僵菌、绿僵菌、虫霉菌等,可用于防治的鳞翅目害虫。一些病毒制剂,如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近年来也逐步得到应用,对防治红蜘蛛、黄刺蛾等效果较好。苏云金杆菌(即Bt)用最为广泛。
(三)使用生物源农药
利用植物、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物质去抑制另一种生物,主要是植物源和生物源农药,其特点是对哺乳动物毒性低,在环境中易分解、残留少。应用较多的植物源农药有: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大蒜素、楝素、藜芦碱、苦参碱、松脂酸钠、茴蒿素等。微生物源农药主要有:灭瘟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井岗霉素、农抗素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浏阳霉素和华光霉素等。利用酵素菌堆肥,在堆肥拌料的同时加入适量酵素菌,不仅能提高堆肥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还能防止和治理污染。
(四)利用昆虫激素治虫
昆虫激素种类很多,研究和利用最多的是性外激素,这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物质,可在空气中传播,对同种昆虫的异性有引诱作用。我国现已能合成十几种性诱剂,可用作诱饵把害虫引到寄主植物上集中捕杀。可根据诱捕害虫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害虫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测。性诱剂的另一种用法是加水稀释后,在植物上大面积喷洒,使害虫因受迷惑而干扰正常交配,从而减少产卵量,达到压低种群密度减轻危害的目的。
(五)其他方法
1.利用有益动物治虫
除天敌昆虫外,能够用于防治害虫的其他动物种类很多,其中以鸟类、两栖类(如蛙)、蜘蛛等作用最大。较常见的有猫头鹰、啄木鸟、青蛙等,利用啄木鸟可防治果树上的吉丁虫和某些种类的天牛。
2.利用害虫不育
用多种特异方法造成害虫不育或不能正常生育,这种害虫释放到自然界特定的环境之后,不能生育或后代不育,使害虫的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最后被消灭。
3.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节植株发育,促进生长健壮,从而增强抗病力。例如,在一定限量内使用乙烯利、920、比久、矮壮素、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不仅可使植株生长加快,而且能达到抗病、增产、早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