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套作与轮作的原理
2025年09月26日
二、间作、套作与轮作的原理
植物群落中的相互制约的负相互作用,普遍表现为竞争。单一群体只存在种内竞争,复合群体则还存在种间竞争。在自然状态下,竞争双方都力求发展自身,抑制对方。它影响着个体的增长或存活。而间、混、套作所组成的作物群落是在人的控制下形成人工复合群体。人们可以通过选择作物种类,运用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等手段,能动地发挥作物间的互补作用,削弱、抑制种间和种内的竞争。种间互补关系处理得好,能体现互补为主,竞争为次,则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相反,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大于正相互作用,就可能减产,这正是间、混、套作可能增产也可能减产的实质所在。
间、混、套作时,按不同比例分别播种两种作物A和B时,其产量效益对比单作大致有五种结局:一是A的得利等于B的削弱,总产量与单作相当[图5.2(a)];二是A的得利大于B的削弱,总产量比A+B单作增产[图5.2(b)];三是A和B均得利,总产量显著高于A+B单作[图5.2(c)];四是A的得利小于B的削弱,总产量比A+B单作减产[图5.2(d)];五是A和B均受到削弱,总产量比A+B显著减产[图5.2(e)]。生产实践中,应力求第二、第三种结局,避免第四、第五种结局的出现。
图5.2 间套作的效益类型
在轮作生产中,前作通过影响土壤的水分和养分供应、环境状况来对后作产生效应。作物轮作的效益体现在四个方面:协调不同作物对水分养分的需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轮作的增产效应;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