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成就

一、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成就

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起步阶段、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的探索阶段和90年代初至今的稳定发展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理论上,逐渐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体系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生态农业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结构特征、分类系统、效益评估、系统模拟、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根据这些研究,发表了一大批研究论文与论著,对于推动生态农业研究从传统的经验性描述上升到具有现代科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适应生态农业研究,还建立了许多生态农业试验点和观测站,这些站点已经成为生态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的重要基地。

(二)在实践上,总结、完善了一系列适应于不同区域特点的生态农业模式

表1.3列出了根据不同物种或生产方式组合的以及在不同尺度上应用的当前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与模式。这些模式,对于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一些模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被推广到许多发展中国家。

表1.3 中国生态农业的类型与模式

(三)在组织管理方面,生态农业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强有力支持

1984年,国务院颁布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决定,并在不久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在1994年3月25日由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上批准的《21世纪议程》中,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进行了特别的强调。在以农业部为主的有关部委的领导下,第一批5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已经顺利结束,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二批5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也已启动,成为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工程。与此同时,还进行了一大批省级生态农业县和生态村、镇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四)在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生态农业,在促进包括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等在内的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近几年所发展完善的农-工复合系统这一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充分体现了生态学中的物质循环与再生理论。在这一生产系统中,所有形式的废弃物都成为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投入,减少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减轻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一模式还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对于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很大作用,从而在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