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是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根据农田生态环境与病虫害之间的关系,有目的地改变某些因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以达到保护作物和环境的目的。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在病虫害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措施有间作轮作、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肥水管理和控制作物生长条件等。

(一)选用健康苗木和抗性品种

选用抗逆性强、抗(耐)病虫、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是防治病虫为害,夺取优质、高产的重要途径。在抗病育种方面,已选育出抗小麦条锈病、秆锈病的品种等;毛粉802番茄因植株被生绒毛,不易受蚜虫为害,可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双丰2号菜豆,能抗锈病和根腐病;辽茄3号茄子,可抗黄萎病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抗虫育种方面,主要是粮棉作物的抗虫品种选育比较成功,近年来在广大棉区推广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对控制棉铃虫的猖獗危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实行轮作倒茬

耕翻土地可除去农作物残留物和杂草,继而减少病虫害的寄主和隐匿场所,也可以通过深埋和暴露土壤表面消灭部分害虫。合理安排茬口是防止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例如十字花科、茄科和葫芦科蔬菜的连作有利于一些病害严重发生,轮作倒茬可阻断病害流行,切断病虫害的生活史。禾本科与豆科间作、轮作,可改善田间生态环境和土壤营养状况。因地制宜地采用农田的合理休闲或实施免耕法也可收到较好效果。

(三)培育壮苗

包括苗床准备、种子处理、定植等几个环节。在育苗方面,应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无病的地块做苗床。如用旧苗床应进行土壤消毒;施用腐熟有机肥,防止把病菌带入苗床;选用优质无病种子,对种子进行温烫处理;防治苗期地下害虫等。苗畦覆盖网沙培育无蚜虫苗;使用营养钵或育苗盘育壮苗等。在定植以后,可应用嫁接技术,以南瓜、冬瓜等为砧木、西瓜、黄瓜等作接穗,可以提高抗瓜枯萎病的能力;应用接种弱病毒技术提高蔬菜抗病毒病能力。

(四)合理修剪

果树合理修剪,不仅可延长果树的经济寿命,提高产量,而且还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对果树的合理修剪,可保持合适的枝果比、叶果比,增进树膛内的通透性,改善光能利用条件,为果树的高产、稳产打下基础,同时又可增强树体本身的抵抗力。果树的枝、梢、蔓、干、芽、鳞片等处常常是某些病虫的越冬场所,冬季修剪时,剪去这些有病虫的部分,可以压低病虫的发生基数,减轻或避免第二年对果树的危害。以苹果树为例,顶梢卷叶蛾幼虫以及白粉病和腐烂病的病菌都在果树枝梢上越冬,如果剪去这些有病虫的枝梢,就可减轻病虫对果树的危害。葡萄树,可通过抹芽、疏梢等来降低果园湿度,促进通风透光,既可减轻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又可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从而实现高产、壮树的目的。另外,剪锯口常是许多病菌的侵入门户,也是某些害虫的越冬场所,所以应对剪锯口进行适当处理,如伤口涂白等。

(五)合理施肥

为防止土壤板结和盐碱化,提倡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在施肥中,底肥与追肥要配合施用,重在底肥,合理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控制氮肥的使用。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针对性地施用各种专用肥、生物肥,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水肥过多,作物徒长,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

(六)改善作物生长条件

前茬蔬菜收获后的残株落叶和田间杂草、果树休眠期园内的枯枝落叶、落果、僵果等,都是病虫藏匿的场所和病虫害发生的来源。因此,蔬菜收获后及果树落叶后,都要及时清理田园(果园),将遗留的枯枝落叶、落果、僵果及树体上的病虫枝梢彻底清理、剪除、销毁或深埋,可明显减轻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如山楂叶螨、梨小食心虫冬季在枝干的粗皮裂缝处越冬,苹果树腐烂病菌也可在旧病斑上越冬,初春时彻底刮除粗皮裂缝,对防治病虫危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白菜软腐病、甘蓝黑腐病等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中休眠,生长期间和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株烂叶,并做好病穴消毒,可明显减轻下季细菌病害的发生。对病害发生严重的大棚或温室,进行高温闷棚和化学消毒土壤。要保持覆膜的清洁,以利于透光。施药时,用粉尘和烟剂代替喷雾,以降低湿度。推广膜下暗灌、滴灌、渗灌。对于越夏生产的蔬菜,应采用遮阳网、遮阳棚,以减少光照程度,降低湿度,对于果类和瓜果类蔬菜,应通过整理枝杈、打尖疏叶等措施,利于通风透光,促进植株生长,降低病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