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生态农业模式实例

三、畜禽养殖生态农业模式实例

(一)草、牛、鱼种养循环模式

利用野草和种植的牧草饲喂肉牛,肉牛粪喂鱼形成种养互为利用模式。

1.具体做法

种粮种草,养畜养地。即玉米间草木犀,玉米的茎秆、籽实产量基本不减,每亩多收草木犀鲜草1000多千克,加上秸秆成熟玉米青贮,可解决半年吃不到青草的问题。

肉牛粪发酵后可喂鱼,清挖塘泥可作种植牧草的肥料。一般10头肉牛粪可以喂5亩塘鱼。

2.经济效益

草木犀根瘤固氮,后茬可增产30%左右。据试验,1亩玉米间种草木犀可固氮2.5kg,土壤增加有机质0.15%左右。5亩玉米地间种的草木犀,可饲养一头奶牛,年纯收1500元,5亩塘鱼,净增鲜鱼达1000kg以上,仅鱼一项收入就可使循环饲养获利2000多元。

(二)牛鸡猪鱼循环养殖模式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多种食物链喂养模式不断出现,并在养殖实践中发挥出越来越高的经济效益,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见效快、收益大的牛鸡猪鱼循环喂养模式。

1.具体做法

(1)牛粪喂鸡 收集一头牛一天所排的粪便,加入糖麸15kg、小麦粉2.5kg、酒曲3.5kg,然后兑水(以手抓成团,松手能散为易)、拌匀,装入塑料袋或缸内封口。使其发酵,夏天约需1~3天,春秋约需5~7天,冬天约10~15天。发酵好的牛粪松软,无臭,呈黄色,带酒酸味。发酵的牛粪与35kg鸡日粮混合,可喂350~400只鸡两天。

(2)鸡粪喂猪 用同样的方法将鸡一天排出的粪便收集,加2.5kg糠麸、2.5kg小麦粉,2.5kg酒曲混合发酵,发酵好的鸡粪呈黄绿色,无臭味。加猪饲粮25kg。青饲料15kg,可喂15~20头猪两天。

(3)猪粪养鱼 收集猪粪堆积发酵7~15天,倒入鱼塘,培养出大量的浮游生物,它们是滤食性鱼类(黄白鲢)很好的饵料,从而可降低投饵量的30%~50%,肥水养鱼面积可达10~15亩。

2.注意事项

①发酵料需采用发酵力较强的米糠麸皮、小麦粉等,并力求新鲜,发霉变质的不宜用于发酵。

②发酵齐可用酒曲、中曲或到商店购买酒药,其用量应根据发酵情况,酌情掌握。也可不用发酵剂,其粪便堆积压紧自然7~10天,待发酵温度下降后即可利用。

③饲喂发酵粪便的第一周,应由少增多逐渐增加喂量,发酵粪便一时喂不完,应晒干用塑料袋装好保存。

④粪便发酵喂鸡、猪,均要进行定期驱虫,鸡每月用驱虫净驱虫一次,猪半年用敌百虫驱虫一次。

(三)以养兔为主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湖北省某养兔科技户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主导,创造了良性生物链转化模式。

1.基本方法

(1)初级循环利用法 以饲料养兔,兔粪养土鳖虫或加稻草粉养猪。兔、土鳖虫、猪的废弃物作肥料。该户在住房后面建了45m2的兔舍,房右侧建15m2的土鳖虫饲养池,兔笼为三层二联式排列。规格为0.6m×0.5m×1.2m,兔舍可置160个笼位,饲养肉用母兔15只、种公兔3只,常年繁殖,年存栏数保持在400只左右。每日每只按排粪量100g计,400只兔日产粪40kg,每天取24kg兔粪作土鳖虫饲料,取15kg兔粪加兔未食尽的精粗饲料养3头猪、3头仔猪,肥粪全部用于种植业。

(2)种促养循环利用法 此科技户开垦了3亩平坦荒山,栽培桃树和蜜橘,果树下套种红薯、苎麻、籽粒苋及萝卜、白菜等饲料作物。栽培100株蜜橘树苗,种植1亩苎麻,0.5亩红薯。红薯收后,又种白菜、萝卜。至年底及翌春全部种上蜜橘和桃树,并套种饲料。3亩地饲料可解决兔、猪一年70%的饲料,兔、猪粪及土鳖虫废弃物解决3亩地的果树及饲料肥。

2.效益分析

(1)规模投资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现有的竹木,投资100元买4卷油毛毡,300元买160个笼位的土砖,200元购种兔。为避免近交,每年同其他场对换几只公兔。土鳖饲养池投资250元,种虫300元,桃、蜜橘树苗100元,一年尚缺30%的饲料,预计需资金1500元,合计总投资2700元。

(2)规模投入 400只兔年收入约1.5万元,包括出售种兔、商品兔等收入;3头架子猪值600元;3亩蜜橘、桃树4年后收入可达5000元。总计年收入2.5万元左右,纯收入2万元。

(3)劳工安排 一个劳工负责饲养管理,一个劳工负责每天收割150kg饲料,1.5个劳工负责种植饲料和果树管理,半个劳工负责日常事力,因此4口之家人均收入5000元。

(四)猪、粮、桑、蚕、沼气、鱼结合模式

湖北省罗田县某农民,进行立体种养,循环利用,即形成育苗栽桑、桑叶养蚕、蚕粪入沼气池、沼气池肥水养鱼、鱼塘泥肥田、农作物秸秆糠麸养猪、猪粪肥桑这样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产结构。

该户种4.5亩桑地,全年产叶6500kg,满足了全年5次养蚕18张的需要。生产蚕条6500kg。2.5亩农田,全年产粮2075kg,除满足全家田粮外,还为猪提供粗料1100kg,糠麸270kg,生产肥猪256.5kg。生产的稻草、麦草一半用于养猪和制作蚕簇,一年入沼气池,加上蚕粪、猪粪和废蚕簇入沼气池,全年产沼气200多立方米。一年出肥水20000kg以上,为鱼苗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生物饵料。8m3的沼气池,一年出沼肥5000kg左右,供农田施肥用。

该户为社会提供商品蚕茧435kg,肥猪256.5kg,大规格鱼种35尾,合计5项收入比模式前增147.26%。

(五)庭院貂、猪、果模式

辽宁省某农民,在自家1分多地庭院的东西两侧,有40多棵五年生的葡萄。葡萄架下,排列关貂笼,其中养了370多只紫貂。貂笼下是鸡鸭的房舍。靠墙根处还养了12只奶羊和2头大肥猪。羊奶喂貂,貂粪喂鸡鸭,鸡鸭粪经发酵喂猪,猪粪肥葡萄,葡萄的枝叶为动物遮光。这样立体种养,互为利用,提高了家庭的经济效益,收入1万元。

(六)鸡、猪、鱼、粮综合经营模式

河北省泽县某农民,采取鸡、猪、鱼及粮食综合经营,相互利用,使成本降低40%,饲料节省50%,效益高,获利大。该农民承包了10亩鱼塘,养了2头猪,80多只鸡,用鸡粪喂猪,猪粪养鱼,创出一条节粮型种养新路子。

(1)鸡粪喂猪 取鸡粪70%,玉米面15%,谷糠10%,麸皮5%混合搅匀,入缸封口发酵,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当鸡粪发酵色呈黄绿,没有臭味时即可。用鸡粪喂猪,每头猪可节粮125kg,降低成本100元以上。

(2)猪粪养鱼 将猪粪收集成堆或入坑发酵,再投入鱼塘,使水变肥,不久浮游生物便大量繁殖起来,为塘中的鲢鱼、鳗鱼等上层鱼类直接吸收。每公斤鱼可节粮50%,生长期可提前3个月。

(3)塘泥肥田 在冬季,抽干塘水,捕净鱼后将塘底过多的淤泥挖出,分散放置于塘埂上,晒干后打碎撒到田里,肥田壮苗,即节省了资金,又避免了土壤板结现象,亩产可达500kg。

该农民每年大约有2500kg粮食作为鸡、猪、鱼的饲料,投入养殖业,养殖业又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的农家肥,实现了养鸡、猪、鱼和种粮的良性循环。

(七)以禽为龙头的种养能源配套模式

崇阳县大修乡一户农民,3口人,承包责任田4亩,按生态学原理,以养为主,养种结合,农、牧、鱼、沼综合经营,形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立体生产体系。

首先他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在庭院里上下左右、水陆空统一安排,种、养、沼综合利用。建成140m2的新型畜舍,内装栏圈,外悬笼巢,左设鱼池,右立果园,中有一个6m3的沼气池,前靠厨房,后接猪圈。养肉鸽350对,鸭40只,鹅5只,肥猪4头,母猪2头,植果木100多株。

该户按照生态经济规律组织生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挖掘出各生产物质中废弃物再循环利用的潜力,建成一个高效益的生态体系。将人畜禽粪和绿色作物的废弃物作原料,加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烧水做饭、照明,一年可节省柴2500kg,电120kW·h。而且池中肥水养鱼,沼渣为果、粮作物的有机肥。建成种、养、能源配套,生物能量与物质多层次利用的最佳模式。不但减少了化肥用量,避免了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而且培养了地力,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早晚稻连作3.8亩,亩产早稻425kg和晚稻450kg,分别比模式前增加75kg和140kg。养殖业可上市鸡、鸭、鹅175kg,肉鸽250对,鱼100kg,猪肉425kg,仔猪4窝。全年总产值过万元,纯收入8343元,人均2781元,比上年增长91.2%。

(八)鸡、猪、鸭、鱼结合模式

福建省某农民以养鸡为主,兼养猪、鸭、鱼。其中养鸡6500多只,养猪100多头,鱼1600尾。在鸡舍里垫上一层细糠,后连同鸡粪一起扒出,经发酵,再加配合饲料喂猪。引进101头平均体重13kg的杂交猪,喂养3个月,平均每头60kg。他们把猪栏建在鱼池边,猪粪直接下池喂鱼,还利用1/3水面圈养鸭子。

江苏省盐城市某农民,采取鸡、猪、鸭、鱼结合,共饲养鸡1000只,出售肉鸡550只,留蛋鸡450只;生猪150多头,其中出栏肥猪54头,母猪16头;鸭2000只,出售肉鸭900只,留蛋鸭1100只;鱼2亩,约3000尾。全年出售猪、禽、蛋、鱼收入2.8万元,纯收入1.5万元。

其综合养殖的办法是:收集鸡粪剔除杂质,放进大缸浸泡,再加过磷酸钙发酵去臭,然后,以1∶3的比例与猪饲料拌和,用来喂猪,猪粪发酵喂鱼,鸭粪用来肥大米草和蔬菜。实现这一良性循环,全年共节约饲料1万千克。

(九)禽、桑、猪、沼气、鱼、蟹结合模式

江苏建湖县某农民,在6.8亩桑园内放养鹅、鸭共80只,这样既解决家禽部分饲料,鹅、鸭粪又能肥田养桑;鸡粪、蚕粪、剩桑叶混合发酵成综合饲料喂猪16头,猪粪进入44m3的沼气池;用沼气渣喂鱼、饲养螃蟹。全年收入10600元。其中育幼蚕150张,养成蚕17张,收入3600元;养猪节省粮食2000多千克,收入2200元;成鱼、螃蟹收入1500多元。他的五亩责任田全靠沼气肥,没有施用化肥,不仅粮食产量比其他农户每亩多收50多千克,而且每亩投资降低30元。沼气除自用外,还供周围30户乡邻照明,节省柴草2500kg。

(十)禽、蚓、菇、鱼结合模式

江苏如皋县某农民,搞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收效很大。

一地三用:笼养鸡3000多只,把笼安装在离地66.7cm高的空中,使鸡笼通风、透气,阳光充足。鸡粪发酵处理后,放在鸡笼下饲养蚯蚓,解决鸡、鸭的动物蛋白质饲料。在鸡笼上面搭葡萄架,共节省葡萄占地面积340m2

一水三用:该农民利用屋后一条河和承包的2亩水池,河与水池里放养鸭子,鸭子的粪便喂鱼,河塘上空搭葡萄架。

一料三用:该农民除用鸡粪养蚯蚓外,还把剩余的喂养22头肥猪,用猪粪种蘑菇、产沼气,用沼肥养鱼。这样养一只鸡比过去节省成本1.8元,养一头猪节省55.4元。

(十一)果园养禽模式

湖南安乡县国营渔场某职工,引进100只刚出壳的绍兴鸭放在屋后的一片橘园里围起来圈养,每天给鸭饮水2次,喂3次食。用玉米、稻谷、麦麸糠饼自配的混合饲料,并搭配适量鱼粉,供给足够的青料。雏鸡一周龄内温度保持26~27℃,2周内保持21~22℃,平时给鸭喂一些土霉素钙盐,80日龄时注射一次鸭瘟一号疫苗。成活率达97%。其中80只母鸭,养到100日龄开产,扣除成本,年底盈利600多元,平均每鸭盈利6元。鸭子与果树结合圈养,可减少放牧用工,便于管理,天活动量小,能量消耗低,增重较快。

安徽砀山县某农民在果园里养鹅,既消灭了杂草,又增加了收入,一举两行。1只肉鹅养至70日龄,体重2.5~4kg,仅耗精料3~4kg,糠麸8kg,青饲料20kg。

果园里的水肥条件适于杂草生长,除草工作是一项费力费工的烦琐劳动。在果园里放养鹅鸭既可以利用鹅除草,节省人力,保护果树,又可以解决饲料来源问题。

(十二)鱼鸭生态养殖模式

广东省博罗县龙溪镇有一烂泥湖,面积约150亩,过去既不能种植作物,也不能养鱼。该村将其开发成13口鱼塘,平均水深达1.7m,总面积110亩。由本村养鱼专业户郭锡钦承包。1984年投产,塘基种象草,以养草鱼为主,实行种养结合,亩产鲜鱼达130kg。后因象草基地被破坏,只好减少草鱼放养量,增加鲮鱼放养量,并养鸭3000只,鱼亩产量提高到225kg。实行鱼鸭混养,当年亩产大幅度增加,达到320kg。通过对各种生态养鱼模式的探索和比较,认为鱼鸭混养模式较好。

全年共捕获各种鱼55182kg,平均亩产501.6kg,扣除鱼种质量,亩净产471.6kg。至年终鸭成活9800只,成活率98%;共产鸭蛋18.9万千克,平均每只鸭产蛋19kg,累计产生905818.8元,平均每亩产生8234.7元;扣除各项成本纯收入18244.8元,平均每亩纯收入1658.57元。

(十三)鱼、猪、沼配套养殖模式

湖南省安乡县巴巴湖采用“两池一栏”(即鱼池、沼气池、猪栏)猪鱼结合配套养殖模式,试探出一条增加产量、提高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渔业的新路子。

“两池一栏”养殖技术,是以沼气为纽带,以猪产粪,以粪养沼,以沼养鱼,以沼煮饭,以沼照明,以猪促鱼;又以鱼促猪,猪沼鱼结合,实行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向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增殖的生态渔业发展。

这个渔场27个专业户应用了该技术,全场发展生猪550头,鲜鱼总产220t,分别比未采用该技术时多养猪356头,增产鲜鱼42.75t,沼气使用10个月时间,共节约能源支出17128元(其中节煤40.5t,节电5240kW·h),亩均188.8元。该场某职工承包精养鱼池10亩,鱼种池2亩,饲料地3.5亩,采用猪鱼配套养殖技术后,全家收入突破了3万元大关,是从前总收入1.2万元的2.5倍。

(十四)鱼、鸭、草结合模式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1983年进行鱼、禽、草综合养殖实验,他们通过养鸭肥水,肥水残饵鲜草喂鱼,鱼粪肥泥,肥泥种草,形成一个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解决了高产鱼区鱼饲料和肥料不足的困难。

种植牧草以美国黑麦草、苏丹草、墨西哥的玉米和高粱为当家品种,黑麦草和苏丹草轮作,可使鱼草四季常青,全年饲料不断,年亩产达2万多千克,比原意大利黑麦草和期货牧草,单产提高1.6倍,饲料系数下降1/3。按等代效益计算,种植一亩牧草,即相当于生产颗粒饲料2854kg,产值918元,扣除成本等代利润达718元。

鱼塘边用竹桩和废渔网围起来,养鸭1300只,饲养67天后每只鸭重1.75kg,收入5000元,获得600多元。由于鱼草丰富,水质肥沃,草鱼每月增重2.86倍,罗非鱼增重3.75倍,花白鲢增重3.35倍,均显著高于同样投草饲料并施肥的塘。利用肥水残饵、鲜草喂鱼,每亩鱼塘可增产罗非鱼150kg,鲤、鳊鱼25kg,增加纯利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