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草牧种养型生态农业技术

九、南方草牧种养型生态农业技术

(一)种植业

种植业主要包括两大工程,即科学种植业生态工程和草场生态保护区工程。科学种植业生态工程包含的配套技术主要有水土保持技术、土地培育技术、良种牧草选育培育技术、牧草种植技术、牧草病虫害防治技术、牧草收割技术、牧草储藏技术、草山管理技术等。草场生态保护区工程包含的配套技术主要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土地培肥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1.水土保持及土地培肥技术

在科学种植业生态工程和草场生态保护区工程中,当地的光、热、水、土、肥、海拔等,合理布局林、牧、果,建立起林、牧、果结合的经济生态园,形成“山顶树戴帽、山间草缠腰、山脚果成带”的生态经济模式,以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在草场中建立富含根瘤菌的乔、灌木及豆科牧草,提高固氮植物及郁闭度。并搞好牛粪还地循环,以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肥力,稳定草场的持续利用。

2.优良牧草培育技术

通过积极地从国内外引进优良牧草品种,依据技术规程,进行播种时间、播种量、抗逆性、抗病虫害性等试验研究,选择出适应性强、产量高、生产能力强的当家品种,以保证草场建植的科学性、稳定性及可持续性。

3.牧草种植技术

主要包括土壤处理(主要是防除残留在土壤中的杂草的种草及牧草病虫害的虫卵)、地面清理、种植方法、播种时间、播种量及品种选择、合理施肥等技术。

4.牧草病虫害综合防除技术

采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物处理,在牧草生长期采用间割或重牧控制,必要时采取翻挖或焚烧。

5.草场管理技术

实行划区轮牧,按照适宜的放牧强度,合理施肥,保持草场生态系统的平衡;根据草地区域牧草品种、长势情况、牛群结构、季节分区在围栏控制下进行合理放牧,同时,定期清除草地中的有毒、有害杂草,保证牧草良好生长。

6.牧草的收割及储藏技术

在牧草生长的季节,制备成青干草、青贮、氨化等措施,以提高草场的利用效率。

(二)养殖业

养殖业主要包括科学养殖生态工程和良种良化生态工程,科学养殖工程主要包括饲草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技术、饲草饲料配制技术、肉牛育肥技术、防疫治病技术、良种良化生态工程主要包括牛种选育技术、冷冻精液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种牛配种技术等。这些配套工程和配套技术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工程的运转。

1.饲草饲料营养分析技术

搞好科学养殖条件工程,在牧草引种试验的同时,对牧草中所含的纤维素、粗蛋白等营养物质进行了测定,从而为合理配制饲草饲料提高了科学的依据。

2.肉牛饲养及育肥技术

根据曼中田牧场的气候比较炎热、草场宽广、牧草种类丰富、肉牛在移动过程中热量损失大的特点,在肉牛饲养和育肥中,采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方法。白天放牧,早晚补饲。补饲饲料主要有青干草、氨化饲料、糖蜜砖、肉牛育肥添加剂等。在出栏前一段时间,利用青干草、氨化饲料采取集中舍饲饲养,增加高蛋白及能量饲料,促进肉牛短期快速育肥,提高肉牛养殖周转速度,提高出栏率,增加经济效益。

3.疫病防治技术

严格依照“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每年进行出血性败血症和牛气肿疽等疫苗的防疫注射,用药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同时,每年还要进行2~3次药剂灭蜱,以防止焦虫病的感染,一旦发病,及时进行治疗,并与其他健康牛群隔绝。

4.良种繁育技术

主要采用本品种选育与杂交改良相结合的办法,在本品种选育后,依据本地品种适应性、抗病能力强、耐粗食等特点,按照选育技术要点进行优胜劣汰选择。同时,积极从国内外引入优良种牛及冷冻精液进行本交改良和人工授精改良,以提高产肉量、生长性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

(三)林果业

育苗技术包括苗种的选择、催芽、播种、防虫、管理等环节。造林修反坡梯田技术是沿等高线修建适当宽(一般为1.5m)的反坡,在反坡上植树造林。另外还有果树栽培技术、低劣品种高接换头技术。

(四)技术推广和应用建议

要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草场,使草场达到永续利用,必须加强改良草地的管理,首先制定有效除杂措施,坚持不懈的除杂。其次是改进施肥技术,合理施肥,采用生物措施建立生态草场,培肥地力。第三,要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草场管理机制,分区轮牧,防止放牧过度。分区轮牧,可以减少牧草浪费,节约草场面积,提高草场质量,增加载畜能力,促进养牛业的发展。第四,在草场建植群落结构中,要注重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豆科牧草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