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生产技术
有机蔬菜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出来的,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有机蔬菜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都必须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也就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即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同时还必须经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审查。所以有机蔬菜的生产必须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环境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规范来生产,以保证它的无污染、富营养和高质量的特点。
(一)有机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有机蔬菜的生产基地应避免在废水污染源的固体废弃物周围,严禁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渣、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废弃物进入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应采取严格的措施防止外来的污染。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二)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范
有机蔬菜在生产上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制剂,而是采用选育优良的抗性品种,加强水肥管理和生物防治等全面的生产管理系统,尽量减少蔬菜生产对外部物质的依赖,建立一个相对封闭的营养循环体系,因而有机蔬菜在生产上也就形成了特定的生产技术规范,其中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关系到有机蔬菜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生产环节。
1.品种的选择
栽培有机蔬菜的种子和种苗必须来自经认证的有机农业生产系统,要求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不能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严禁使用各种化学物质浸种、催芽及灭菌等,必须进行种子处理时,只能使用有机食品允许的物质和材料。用于有机蔬菜生产的微生物必须来自自然界,不能使用来自基因工程的微生物。
2.施肥管理技术
有机蔬菜主要使用本系统生产的经1~6个月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包括未被污染的绿肥和植物残体、泥炭、蒿杆、海草和其他类似物以及经过堆肥处理的食物和林业副产品。没有害虫、寄生虫和传染病的人粪尿和畜禽粪便经高温堆肥等方法处理后,也可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对于系统外的未受污染的有机肥应有计划地逐步减少使用量。在非直接生食的多年生蔬菜或至少4个月后才收获的直接生食蔬菜上,可以使用新鲜肥和好气处理、厌气处理的肥料,但直接生食的蔬菜不能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尿。
在有机蔬菜的生产中,允许使用自然形态(未经化学处理)的矿物肥料,但使用时(特别是含氮的肥料,如干血和泥浆等)不能影响蔬菜的生长环境和抵抗力以及蔬菜的营养和味道;允许使用木炭灰、无水钾镁矾和未经处理的海洋副产品、骨粉和鱼粉等天然产品以及液态或粉状海藻提取物;允许使用植物或动物生产的产品,如生长调节剂、辅助剂、湿润剂和矿物悬浮液等;允许使用农用石灰、天然磷酸盐和其他缓溶性矿粉,但天然磷酸盐的使用量不能使总氟含量每年每亩平均超过0.35kg,温室每年每亩平均超过0.7kg;允许使用硫酸钾、钼酸钠和含有硫酸盐的痕量元素矿物盐,但在使用前需先将其配成溶液,再用微量的喷雾器均匀喷洒。
在有机蔬菜的生产中,禁止使用硝酸盐、磷酸盐、氯化物等营养物质和能导致土壤重金属积累的矿渣和磷矿石;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污水、污泥和未经堆制的腐败性废弃物;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学类、石油类和氨基酸类除草剂和增效剂。
有机蔬菜的生产提倡平衡施肥,要根据蔬菜的种类和生长规律以及土壤特性来施肥,根据有机肥的特性来施肥。
3.病虫害防治技术
有机蔬菜生产的病虫害防治要求在最大范围内尽可能依靠农业栽培技术措施,辅之于适当的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使用一些植物性农药和有机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矿物源农药,创造一个不利于病虫害但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逐步提高土地的再利用能力,既能够保护环境,又减少了对蔬菜的污染。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
农业防治对病虫害有多方面的作用,是防治病虫害的根本性措施。要选用抗病虫品种,实行严格的轮作、间作制度,还可采用嫁接技术增强抗病性、采用深耕晒白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清洁田园消除病虫源等。
物理防治可利用烧土、烘土、蒸汽加热和日晒等进行土壤灭菌,必要时可采用高温灭菌,以防治土传病虫害;也可利用各种昆虫的趋性进行物理防治,如使用银灰膜避蚜、黄色板诱蚜、高压灭虫灯等。
有机蔬菜的生产因为不允许使用任何的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所以生物防治就成为重要的措施,可采用以虫治虫,即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害虫;微生物治虫,即利用能使害虫致病的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如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白僵菌制剂等;还可利用微生物来防治蔬菜病害的发生。
4.其他生产技术管理
关于播种、育苗及苗期管理、定植、采收等其他的田间管理技术,要根据蔬菜不同的种类和品种采取不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