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一)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是指它的卫生指标,即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限量和重金属含量等,其在商品蔬菜中的残留量不能超过国家标准GB 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中规定的含量,见表3.1和表3.2。不同种类和品种的蔬菜,其卫生指标可根据需要对农药和重金属的种类有所选择。
表3.1 无公害蔬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续表
注:未列项目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各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有关规定执行。
表3.2 无公害蔬菜重金属及有害物质限量
(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主要包括蔬菜种类与品种的选择、耕作制度、水肥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业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其中水肥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控制蔬菜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关键。农业部近年来已制定出一系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如韭菜、大白菜、番茄(露地与保护地)和结球甘蓝等。
1.种类与品种的选择
无公害蔬菜应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种类和品种,以利于抵抗自然灾害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就减少了农药的施用和污染。
2.水肥管理技术
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中要增施腐熟的有机肥,不能使用城市垃圾、污泥、工业废渣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选用的肥料必须满足无公害蔬菜对肥料的要求,要达到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不能对环境和作物产生不良后果。同时还要根据蔬菜种类和品种的不同和蔬菜生长栽培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水肥管理技术措施。
农业部标准NY/T 5007—2001《无公害食品·番茄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中规定,番茄在保护地栽培的情况下应采用滴灌或暗灌。定植后及时浇水,3~5天后浇缓苗水。冬春季节不浇明水,土壤相对湿度冬春季节保持在60%~70%,夏秋季节保持在75%~85%。根据生长季节长短和生长状况及时追肥。常规栽培推荐施肥量见表3.3,扣除基肥部分后,分多次随水追肥。土壤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区,还应针对缺素的状况增加追肥的种类和数量。
表3.3 番茄推荐施肥量
注:1亩≈667m2。
对于大白菜、韭菜、结球甘蓝以及番茄露地栽培的水肥管理技术在农业部标准NY/T 5004—2001《无公害食品·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NY/T 5002—2001《无公害食品·韭菜生产技术规程》、NY/T 5009—2001《无公害食品·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和NY/T 5006—2001《无公害食品·番茄露地生产技术规程》中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3.病虫害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特别是生物防治办法。为此首先是要保护和利用好害虫天敌,利用瓢虫、丽蚜小蜂、蜘蛛、草蛉、寄生蜂进行害虫防治;利用微生物和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目前应用的主要品种用Bt乳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豆叶螟、瓜叶螟等蔬菜上的鳞翅目害虫,使用青虫菌防治绢螟;利用弱毒疫苗N-14、S-52接种,增强植株对病毒的免疫力,防治青椒、番茄病毒病;利用农抗120防治蔬菜白粉病、枯萎病、炭疽病;用井岗霉素、木霉毒防治霜霉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利用苦参杀虫剂防治韭菜大蒜根蛆,烟梗水、花椒水防治蚜虫等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利用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覆盖,可以忌避蚜虫迁飞传毒,防治白菜、青椒、番茄的病毒病;利用黄色黏油板诱杀蚜虫、白粉虱;利用性诱剂、聚集激素、糖醋液诱杀棉铃虫、烟青虫、小菜蛾等害虫;利用巴姆兰无毒、高脂膜喷洒叶片可防治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鉴于当前化学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仍然是主要防治手段,特别是在病害流行,害虫数量大的时候,化防更是应急措施。为减少农药对蔬菜的污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搞好预测预报,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药量;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制剂农药,做到一药多治,病虫兼治。杀虫剂可选择敌百虫、辛硫磷、杀灭菊酯、灭杀毙等;杀菌药可选择粉必清、百菌清、扑海因、疫霜灵、速克灵、菌核净等杀菌剂或杀毒矾、多菌清等复配剂。
②棚室提倡烟雾剂和喷粉防治。也可垅背或根际撒草木灰,减少病害发生;要轮换用药,一般菊酯类农药每个生长季节使用一次,有机磷类农药不超过2次。要特别注重蔬菜收获前禁用农药的期限。严禁使用国家公布在蔬菜上禁用的农药品种,保证蔬菜的卫生品质。
4.其他生产技术管理
关于种子处理、播种、育苗及苗期管理、定植、采收等其他的田间管理技术,要根据蔬菜不同的种类和品种采取不同的措施。
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进行种子数选和种子处理、进行温汤浸种或合理的药剂拌种,控制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危害,促使苗齐苗壮。
其次,要合理安排茬口,调整播期,实行轮作倒茬,减少土传病害发生,和避开害虫的危害期。
第三,在管理上要强调消除园田内的杂草、杂物和病虫危害的残株、残体,集中销毁或深埋,目的是清除病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嫁接育苗要注意防止土传病害等。
温室蔬菜在春茬收获后的休闲时期,秋茬定植前利用7~8月高温季节,每公顷施入麦秸或麦糠、稻草7500~10500kg,加石灰750~1050kg,混合后铺在地面上深翻30~40cm,灌大水,扣膜密闭,在阳光的照射下,地表温度可达50~60℃,晒10~15天,能较好地杀灭土壤中病虫害。保护地内提倡膜下暗灌和滴灌、渗灌,露地栽培推广滴灌和喷灌。能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提高蔬菜的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虫、抗逆性,减少农药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
为充分利用光、热、气,造成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既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又不影响群体生长的环境条件。可采取实行高畦或垄作,大小行栽培,大垄双行等形式,如果进行保护地生产不必须加强通风透光,以改善光照及水、肥、气的利用。棚室蔬菜要增加光照,利用无滴膜、张挂反光幕,经常打扫棚膜尘土,提高透光率,搭架材料用尼龙绳减少遮光。冬春季棚室内预防低温高湿,在高温多雨季节要遮阳降温,预防沥涝和热雨危害。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的原则,可以限量使用几种化学肥料,如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磷肥、钾肥和Cu、Fe、Zn、Mn、B、Mo等微肥。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硝态氮肥和未经处理的城市垃圾、污泥以减少硝酸盐的积累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