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头

一、开头

凤凰头,小巧美丽。演讲词开头应该短小精巧,新颖诱人。古人云:“善于始者,成功已半。”演讲的开头,在通篇演讲中处于领先的特殊位置,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思想情感的桥梁,为演讲的成功开辟道路。出手不凡的开头,能唤起听众的兴趣和求知欲,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紧紧抓住听众的兴头,使听众非听下去不可。好的开头,能为全篇演讲定下基调——是庄重严肃,还是喜庆欢快,抑或诙谐幽默,往往一开始就给人以清晰的印象。精巧的开头,画龙点睛,勾勒提要,能自然顺畅地引领下文,把听众带进声情并茂的演讲情景中去,造成有利于接受演讲观点的心理定式。然而,要做到开头出语新奇,语惊四座,并非一朝可得。初为演讲者,在开头时常常不是出言陋俗,陈词滥调,就是堆砌辞藻,言不及义;要么就驾空抒情入题太缓,甚至不切题旨。

那么究竟怎样设计和安排演讲的开头呢?这主要取决于演讲的内容、环境和听众的情况。内容和时空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演讲开头的多样性。常见的演讲开头有下列几种。

1.设问式开头

聪明的提问是智慧的标志,是通往知识宝库的桥梁。演讲者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或几个出乎意料的问题,触发听众神经元的亢奋,能够迅速地唤起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引起人们深思,自然地激发听众的参与意识,缩短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使两者的思想感情得以迅速沟通。同时提问能加深听众对问题的记忆和理解。

比如,1980年复旦大学举办的“青年与祖国”的演讲比赛,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会场嘈杂难静。其时有位同学上台,他刚讲个开头,就立即扭转了混乱局面,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他说:“我想提个问题。”台下听众立即被他这种新奇的开头形式所吸引。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青年和祖国的关系呢?”这时,台下听众议论纷纷,情绪活跃。他立即引导说:“可以用‘根’字来概括这种关系。”接着,他讲述上海男人名字喜欢用“根”字的原因,并归纳说:“我们青年有一个共同的姓,就是‘中华’;有一个共同的名,就是‘根’。‘中华根’应该是中国青年最自豪、最光荣的名字!”话音刚落,全场顿时掌声雷动。这样的提问开头,新颖别致,出人意料,让人耳目一新,激起听众浓厚的兴趣。

还有一位同志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时,是这样开头的:“我常想起拿破仑在1816年曾说过的一句话:‘中国是一个多病的沉睡的巨人,但是当她醒来时,全世界都会震动!’。”接着便出乎意料地发问:“大家说,中国这个沉睡的巨人现在醒了没有?”会场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醒是醒了,可是让‘四人帮’一棒子又给打昏了。”有的说:“醒了。”有的说:“没醒!”听众迅速转入这场讨论。这时,演讲者立即将话题收回,谈自己的看法,很自然地突出了演讲的中心内容。

采用设问开头的方式,关键在于问题要提得好,提得恰当。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提问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提问的信息要与对象、场合相适应,同时讲究内容的合理性和确定性,要使听众感到新鲜、出乎意料,能激发听众积极思考,而且与后面阐述的问题联系紧密,能巧妙而自然地引发出演讲的主体内容。否则,泛泛地为提问而提问,问题设计不当,或者故弄玄虚,反会弄巧成拙,不仅不能使人感到新颖别致,反而让人觉得浅陋俗套。

2.叙事式开头

演讲者一开始就讲述新近发生的奇闻怪事、令人震惊的重大事件或生动感人的故事,这种开头,由于故事具有情节生动、内容新奇等特征,容易赢得听众的关注,并能造成悬念,激起听众的兴趣。

例如,《救救孩子》的演讲,就是以叙述两件具体事件开头,然后展开论述的:

去年5月24日的《新民晚报》披露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四年级学生每天要带父母亲手剥光了壳的鸡蛋到学校吃。有一次,父母忘了给鸡蛋剥壳,差点憋坏了孩子。他对着鸡蛋左瞅右看,不知如何下口。结果只好原蛋带回。母亲问他怎么不吃蛋,回答很简单:“没有缝,我怎么吃!”无独有偶,据某杂志载,一个将要留学法国的地质学院研究生,因为害怕出国后,没有人照料自己的生活而吓得全身痉挛,有时竟连续5个小时。神经学专家的结论是:“病人发病的根源在于社会生活能力差,出国反而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个结论,我想不应该只是针对这位患有“出国恐惧症”的研究生,所有的教师,所有的家长,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我们的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究竟怎样?今后他们能自立于社会,贡献于社会吗?

演讲者选用两件看来酷似笑话、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实开头,十分生动,富有吸引力,引人深思。听众很自然地被引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议论中去。

用故事触发兴趣的开头,要求做到:

第一,叙事简明扼要,短小精悍,不可啰嗦拖沓;

第二,事情本身要有针对性,耐人寻味,能触发听众的兴趣;

第三,所叙事情要与中心论题密切相关。

忽视了这些,就可能弄成虎头蛇尾,开头云天雾地,海阔天空,而听众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3.解题式开头

这种开头扼要地解释、说明演讲题目的含义,能自然顺畅地转入正文的论述。

例如,在某次“演讲与口才培训班”结业典礼时,一位民警同志紧接在一位营业员之后发表演讲,他借营业员演讲的结尾,引出自己的开头。承接顺畅自然,显得生动有趣。他说:

同志们,刚才那位营业员同志说,欢迎大家到百货大楼来,可我呢?却不欢迎大家到我那里去,因为我是长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的。提起交通警察,有人给我们送了个雅号——“马路橛子”。好吧,今天,我就专题讲一讲《好一个马路橛子》。

这样风趣的开头,不仅扼要地说明了题目的含义,也具有即兴的特点。

解题式的开头,要避免冗长啰嗦,同义反复。同时,在承接前面演讲内容时,要力求出新,不落俗套,不要矫揉造作,故作谦虚,也不要巧涂脂粉,自吹自擂。

4.明旨式开头

这是常见的开头方式。这种方式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概括主要内容,直接揭示主题,说明意图。

例如,《战士的爱》简洁明快地这样开头:

听到这个题目,在座的许多同志也许会联想到爱情。是的,爱情是神圣的,也是美好的。可是,我今天所要讲的,却是一种更高意义上、具有更强生命力的爱。这,就是战士的爱!

明旨式的开头,常常使用名言、警句、谚语等。因为这些话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性,发人深思,对演讲内容能起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生命之树常青》的开头:

伟大的诗人歌德曾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之树常青。”是的,生命是阳光带来的,应该像阳光一样,不要浪费它,让它也去照耀人间。

明旨式的开头,要尽量做到集中突出,语言准确凝练,不宜转弯抹角,过多渲染铺垫,否则就容易造成开头臃肿而与主体比例失调。这种开头方式往往在比较庄重严肃的演讲中使用。

5.抒情式开头

这种开头意在渲染气氛,以情感人,使听众迅速受到情绪感染,注意聆听演讲内容。这种开头多采用排比、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多用诗化的语言,有的干脆直接引用诗歌,因而自然优美,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例如,《我是夜幕的一颗星》的演讲是这样开头的:

水兵喜欢把自己比作追波逐浪的海燕,飞行员喜欢把自己比作搏击长空的雄鹰,而我们警卫战士却喜欢把自己比作夜幕上闪亮的星。不是吗?当在皓月当空,万籁俱寂的夜晚,疲劳的人们已进入梦乡,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里不都闪烁着警卫战士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吗?它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不知困倦地注视着大地,搜寻着每一个可疑的目标……

这段类似散文诗的开头,构思巧妙,比拟得当,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了诗一般的意境。

抒情式的开头,一定要有真挚的感情,不可矫揉造作,驾空“抒情”。如果一上台,满口学生腔,“无病呻吟”似的“嗯嗯啊啊”一通,就会让人大倒胃口。

6.示物式开头

这种开头方式多在军事演讲、法庭演讲或学术演讲中使用。它通过展示实物,首先给听众一个感性的直观印象,然后借助具体实物,提出和阐述自己的见解。如军事演讲首先向听众展示军用挂图或战场实物,学术演讲首先展示科研成果或图表,法庭演讲展示证物等等。这样开头,由于增强了演讲的直观性和实体感,更有利于内容的表达和逐步深化。

例如,《拼搏——永恒的旋律》这篇演讲,演讲者一开头就说: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举起一个小铜盒)我珍藏它已五年多了。它不仅使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使我明白了自己肩上重担不止千斤。你们一定想知道它是什么?那就请听一个关于我自己的真实的故事……

这样示物开头很自然地给听众留下悬念。接着,演讲者便以铜盒为线索讲了下去。讲到关键处,激动地打开铜盒,拿出内装的用血书写的“拼搏到底”四个字,使听众产生强烈的感情冲动。最后,演讲者说:“历史、时代坚信我们会用钢铁的意志,坚实的行动勇往直前!因为我们共同拥有一个永恒的旋律——这就是拼搏!”再次高举血书。

除以上介绍的方式外,演讲的开头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议论式、归纳描述式等。总之,演讲的开头不可忽视,要求简短切题,有魅力,力求一开始就给听众造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式,切忌套话和陈词滥调;要有真挚感情,切不可故作谦虚,或耳提面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