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交谈技巧
交谈就样式而言,主要包括聊天、谈心、劝导等诸多方式,它们都涉及话题的选择、导入、展开、控制、转换、终结等内容与形式问题。下面分别探讨这些具体过程的交谈技巧。
(一)话题选择技巧
在一般情况下,任何题材都可以成为交谈的话题。从社会现象到个人爱好,从天文地理到风俗人情,从天下大事到轶闻趣事,从读书心得到学术研究,都可以信手拈来,成为合适的话题。但由于场合不同,对象不同,交际目的、气氛等的不同,话题的选择会受到较大的制约,因此,应注意运用一定的技巧来选择合适的话题。合适恰当的话题是:①对方感兴趣或擅长的事情;②自己熟悉而对方又愿意了解的事情;③双方共同关心的事情。例如:
有位“毛脚女婿”初登女友家门时,发现她家的茶杯、茶盘、碗碟都是青花瓷器,就情不自禁地赞道:“这青花瓷器古朴典雅,真美!”这句发自肺腑的话引得女友的父亲十分高兴。他眉飞色舞地把珍藏的各种青花瓷器一一拿出来介绍,两人说得十分投机。女友的母亲在一旁打趣说:“一谈起青花瓷器,这老头可有三天三夜的知心话喽。”
在内容上看,话题的选择最好是就地取材,即在所处的言语交际环境中觅求话题。这位“毛脚女婿”观察敏锐,就地取材,话题选得十分恰当——女友之父十分感兴趣并作为收藏品的青花瓷器,从而轻松地过了“上门关”。
(二)话题导入技巧
话题往往反映交谈的动机,限制交谈的内容和范围。根据交谈时不同的言语环境、交谈对象和交际目的,话题的导入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即直截了当地从正面向对方提出要询问的问题或探讨的重点,很快进入切进中心的交谈。向别人请教问题,了解情况,相互交流信息等都用这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一是双方有相互信任的关系或共同交谈的意思;二是交谈的内容对双方都有吸引力和强烈的兴趣。例如:
耿建跃在外交部国际司从事世界经济的调研工作,年纪轻,是个低级外交官。有些想法需要和别人交流,他决定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胆识,丰富知识。在一次宴会上,他找到了某国经济参赞,互相自我介绍之后,小耿开门见山地说:“我刚刚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春季例会。”“有何感想?”那位参赞一下子来了兴趣。在小耿对会上情况作了分析并谈了自己的感受以后,那位参赞不得不刮目相看这位年轻人。席间这位参赞又专门找到小耿进行热烈讨论,并端起酒杯走到我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参赞面前说:“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和耿先生进一步交换意见。”
世界经济是小耿和某国经济参赞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小耿对此又有独到的见解,曾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发表了有分量的论文,因此,在与比自己地位要高的这位经济参赞交谈时,必须开门见山,迅速切入主题,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从而取得交谈的成功。
2.迂回切入
迂回切入,即先不提出正题,而是从对方感兴趣的事情谈起,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然后引出正题。有时,正题引出后,对方还不愿意合作,对此不可着急,要进一步了解对方的真实见解、真实情况,用恳切的请求、耐心的劝导,缩短情感距离,融洽交谈气氛,为顺利交谈奠定基础,然后巧妙地选择“突破口”切入正题。例如:
在会见英国女王和她丈夫爱丁堡公爵时,邓小平迎上前去,对女王说:“见到你很高兴,请接受一位中国老人对你的欢迎和敬意。”接着,邓小平说:“这几天北京的天气很好,这也是对贵宾的欢迎。当然,北京的天气比较干燥,要是能‘借’一点伦敦的雾,就更好了。我小时候就听说伦敦有雾。在巴黎时,听说登上巴黎铁塔,就可以望得见伦敦的雾,我曾经登上过四次,可是很遗憾,天气都不好,没有看到伦敦的雾。”爱丁堡公爵接过话题说道:“伦敦的雾是工业革命时的产物,现在没有了。”邓小平风趣地说:“那么,‘借’你们的雾就更困难了。”公爵笑着应道:“可以借点雨给你们,雨比雾好,你们可以借点阳光给我们。”
作为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会谈,除了增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联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两国在政治方面的了解和经济方面的合作。邓小平与英国女王的会谈,在切入正题之前,说了一段十分高雅而得体的寒暄应酬话。邓小平同志的话说明英国贵宾到来不仅占人和(中英友好),而且占天时(天气很好),也点明了他留学法国的经历和对雾都伦敦的了解与认识,具有较强的人情味;公爵的答话则流露出英国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的自豪感。而借雾、借雨、借阳光,隐含着双方互通有无的意向,为切入正题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3.引而待发
引而待发,即耐心地用与话题相关、相近的题外话启发对方,让其提出自己所需要探讨的话题。例如:
1950年,年仅30岁的朱开印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大使馆陆、海、空首席武官。印度情报部官员反复推敲认为,按中文的字义,朱表示红色,开印就是开发印度,这三个字就意味着要用红色来赤化印度。他们商定让记者找机会向朱开印提问,暗查他的反应。不久,在欢迎苏联军事代表团的宴会上,一位《印度斯坦时报》记者坐在朱开印旁边,盛情地为他斟酒,寒暄之后说道:“恕我冒昧提问,朱先生的名字有出处的吧?”朱开印风趣地说:“看来记者先生也对我的名字感兴趣。听母亲说,孩提时,我家很穷,我是兄弟中唯一念书的,私塾先生见我聪明好学,字又写得好,说我将来要做大官,就给我取名叫开印。”记者听后恍然大悟,开心地笑着说:“哦!原来如此,领教了,朱先生的名字很有意思!你现在不是真的当大官了吗?恭喜!恭喜!”
印度情报部门将一名武官的姓名推出了带有政治色彩的含义,似乎很可笑,然而若不认真对待,势必会造成误解、误会而有损两国之间的关系。受情报部门的委托,记者在与朱开印的交谈中,运用引而待发的方式导入话题,朱开印则借机解释,从而消除了误解和隔阂。
4.反面激将
当对方不愿就某一话题进行交谈,或一开始就以“不知道”“没意见”之类的话搪塞时,可以用“激将法”激起对方交流的冲动,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所谓激将法,就是有意适当压抑对方的自尊心,调动其潜在的积极性。运用此法要因人而异,掌握火候,不可“激僵”,造成感情裂痕。
(三)话题展开技巧
展开话题,就是能将一个话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谈论。深入,是纵深发展,或探讨事物的本质,或作出合乎逻辑的推论;全面,是横向包容,或涉及一个事物的方方面面,或找出事物的关联之处。展开话题,既需要适时用自己的话激发对方的谈兴,又要察言观色,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促使话题充分展开的技巧如下。
1.商榷
在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不时征询对方的看法,给对方表达的机会,这样可以激发对方共同探讨的兴趣。
2.补正
对方如果讲述不全面或有偏差,可采用适当的方式作补充或予以纠正,使话题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完善。
3.充实
充实是用具体得当的事例论证对方提出的抽象观点,这样可以相得益彰,产生“情投意合”的激励作用。
4.设疑
针对对方讲述简单的情形,可以提出若干具体的小问题,让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促使交谈的深入。
5.恭听
洗耳恭听的姿态,热切期盼的神情,关注的目光,都好像是在请对方讲下去,都会促使对方不自觉地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充分更全面地展开话题。
例如:
①梅杰是靠自学成才的,47岁便成为本世纪最年轻的首相。有人对此颇为疑虑,曾当面对他讲:“先生,你太年轻了,还不够老练。”
梅杰却环顾四周说:“如果一个人成熟了,也应衰老了。我认为社会应该支持我在未老之前成就大业。”
②有一次,李燕杰同一位胸前挂耶稣像十字架,实际上对基督教一无所知的男青年谈心。
李:比如,有个姑娘长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表面看,还挺美。可是有人告诉你,她就是爱在电车上干这个(做一个扒手的动作),你还认为她美么?
青年:内外不一致,不美。
李:有这么一幅油画:一个修女,外表穿得很肃穆,内心对耶稣很虔诚,胸前挂着一个十字架,你觉得美吗?
青年:内外相和谐,对基督徒来说,还是美的。
李:那么阁下,既不懂耶稣教,也不信耶稣教,胸前挂着十字架,你是美在哪儿呢?
青年:……李老师,我以后保证不戴了……
例①中,梅杰接过对方“年轻”“不够老练”的话题,用警语式的回答更正了对方认识的偏差,给人以镇定从容、干练机警的印象,赢得了选民的称赞。例②中,李燕杰同志采用设疑的方式循循诱导那位青年去思考盲目追求外表美的错误做法,不仅使交谈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使交谈对象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意见的范例。
(四)话题控制技巧
在话题展开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偏离话题的情形。为了达到交谈的目的,有必要学会控制话题。控制话题的常用技巧有以下三种。
1.直接提醒
发现对方偏离话题,就直接向对方指出来,使交谈重新回到话轨上来。直接提醒的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对长者和权威人士,不可采用武断地打断对方的方式,而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如谈话内容告一段落),有礼貌地重新提起话题,要求予以回答。如“这件事很有趣(或很有意义),希望以后能有机会继续请教您。不过,我还是希望您谈谈刚才的那件事……”对其他的一般人,可以采用有礼貌的言语和手势,在适当的地方要求对方停下来,如说“请您停一下!”“请允许我打断一下您的话!”待对方停止谈话后,重申话题,继续展开。粗暴的态度,不礼貌的言语,强行把对方纳入“话轨”,只能刺伤对方的感情,影响甚至中断交谈。
2.引导提示
当对方在话题展开上出现因情绪紧张或思维不清而言语表达困难时,可采用点拨提示的方式给予引导,或询问人物、时间、地点、情节、原因、结果,或询问其看法、例证与分析,让对方根据提示把内容讲述清楚。例如:
1927年4月26日早晨,莫斯科刑事调查处值班员别兹鲁科夫桌上的电话铃响了,他拿起听筒听到一个很激动的男人的声音。
“别着急,公民!”别兹鲁科夫说,“按顺序讲:你是谁?从哪儿打电话?发生了什么事?”
听筒里沉默了一会儿,接着传来喘息声,像是在喘气。然后那个声音略微平静地说:“我是沃尔洪卡美术馆的科研副秘书长,姓斯特拉霍夫。我们这儿出了一件大事,刚才发现,德国画家一些仅存的名画被盗,其价值相当于一百万金币……”
经刑侦员的提示,报案者冷静下来并迅速理清了“言路”,按要求把问题逐个讲清楚了。
3.迂回“攻坚”
有时,由于某种特定的情况,交谈中有一方不愿就某个中心话题展开,另一方又必须实现原定的目标,这就需要采用迂回“攻坚”的方式,以迂为直,水到渠成,切入正题。迂回“攻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虽然不断地在更改话题,但总是不断地相机适时地将原话题改头换面地提出来,使交谈进入实质性内容,取得预期的交际效果。例如:
有一次,一位南方奴隶制维护者在同林肯交谈,听林肯说南方的黑人在受压迫时,竟大言不惭地说:“南方的黑人不是在受压迫,而是在受保护。”
林肯一听,略微一怔,便机敏地先问了一个似乎毫不相干的问题:“如果你把一条羊尾巴也称作腿的话,那么这只羊有几条腿?”“五条。”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还是四条,”林肯深刻地指出,“因为你把尾巴称作腿,但不能改变羊只有四条腿这个事实!同样,你所作的谎言般的假设,也不能改变黑人受压迫的事实。”
那位奴隶制维护者无言以对了。
在对方不承认事实真相并且还捏造事实时,林肯没有直接去反驳,因为那样不仅要费很多口舌,而且很难争出结果。运用巧妙的迂回,避开分歧点,引导对方显示谬误,露出“尾巴”,并敏锐地捉住它,作出机智的反驳,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话题转换技巧
明确地提出话题,充分地展开话题,机智地控制话题,是交谈成功的重要条件,但在交谈过程中,也常常需要转换话题。如某一话题已经谈完或大家已无谈兴而出现冷场时,某一方对话题失去兴趣甚至表示不满时,交谈出现紧张气氛或僵持局面时,都应及时设法转换话题。转换话题,要掌握时机和方式,其主要技巧有以下三种。
1.直接提出
在预期的交际目的已经达到或某一话题已详尽讨论之后,直接提出新的话题,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交谈。运用直接提出的方式转换话题,应先总结已交谈的情况,肯定对方的积极配合,然后提出尚需交谈的话题,争取对方的理解与合作。
此外,在某一方提出有损人格、涉及机密等不适宜交谈的话题时,可运用直接提出新的话题这一方式予以转换,避免出现尴尬或泄密的情形。
2.自然引申
自然引申是指从一个话题自然谈到另一个话题。在交谈过程中,某一方就已谈过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情况,就会使交谈自然地转入另一个内容上去,这就需要对此加以肯定和明确。出现自然引申的交谈情形时,应注意自觉认识和把握,因势利导,促使交谈深入下去。
3.承上启下
承上启下是指巧妙地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某一点,顺势提出一个启发思维或追根究底的问题而转入另一个话题。运用承上启下方式转换话题,应注意自然得体,不可影响他人的谈兴。例如:
俄国伟大的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象征着沙皇反动统治的皇宫被革命军队攻占了。当时,俄国的农民们打着火把叫嚷着,要点燃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将皇宫付之一炬,以解他们心中对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识的工作人员出来劝说,但无济于事。
列宁同志得知此消息,立即赶到现场。面对着那些义愤填膺的农民,列宁同志很恳切地说:
“农民兄弟们,皇宫是可以烧的。但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不可以呢?”
农民们一听这话,列宁同志并不反对他们烧,立即允诺道:“完全可以。”
列宁同志问:“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的谁?”
“是沙皇统治者。”农民们大声地回答。
列宁同志又问:“但它又是谁修建起来的?”
农民们坚定地说:“是我们人民群众。”
“那么,既是我们人民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农民们点点头。
列宁同志再问:“那还要烧吗?”
“不烧了!”农民们齐声答道。
皇宫终于保住了。
面对愤怒的农民,面对他们要将皇宫付之一炬的要求,列宁首先肯定对方的意见,以创造转换话题的时机,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对方作进一步的考虑,使其认识到皇宫也可以让人民代表住,从而不仅成功地转换了话题,也成功地保住了皇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
(六)话题终结技巧
在非正式交谈中,话题往往是自然而然地完结,即谈到哪儿便止在哪儿。此时出于礼貌或确有必要应向交谈对方表示感谢或叙述交谈的体会,如“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感情,并便于以后进一步联系和交往。在正式交谈中,则有必要做话题终结工作。终结话题的主要技巧有以下三个。
1.归纳
归纳是指将交谈内容的要点作系统的总结。
2.强调
强调是指将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或达成的共识特别提出来予以说明,以加深印象。
3.征询
在交谈即将结束之际,用征询意见的方式来终结话题。如说“你看,还有什么重要问题没有谈?”就会使对方明白谈话已近尾声。这种终结话题的方式可以表现谈话者谦逊的态度,还可以提供一个就遗漏或谈论不够透彻的内容发表意见的机会,使交谈效果更加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