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的基本方式
(一)体态语反馈
体态语在口语交往中,尤其是在表达情感、表明态度和意向、表现风度方面具有鲜明生动的作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凡人皆无法隐藏私情,他的嘴可保持缄默,他的手却会“多嘴多舌”。狄德罗也说过:一个人的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这说明,表达者可以借助体态语来传情达意,而接受者也可利用体态语作为反馈的一种方式。在接受言语刺激之后,接受者内心的情感活动、思维活动都会通过体态语展现出来。这种体态语往往有点头、目光注视、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诸如前倾姿势之类的身姿体态等。例如,在交际或协商中,接受者如果在听话后的反应是边微笑边摇头,就是告诉对方其话语信息无法接受,微笑语是一种润滑剂,表示委婉的拒绝,不使说者难堪。如果听话之后是瞪大眼睛怒目而视,举起手指点着对方,甚至头颅颤动,则是一种气愤已极的反应。
体态语的深层心理信息反馈具有类型性和规律性。心理学家珍·登布列顿曾作过深入的研究。他在《推销员如何了解顾客的心理》一文中说:“假如一个顾客的眼睛向下看,而脸转向旁边,表示你被拒绝了;如果他的嘴是放松的,没有机械式的微笑,下颚向前,他可能会考虑你的提议;假如他注视达几秒钟,嘴角乃至鼻子部位带着浅浅的笑意,笑容放松,而且看起来很热心,这个买卖便成了。”珍·登布列顿把顾客的体态语反应分为三种类型,并且描述了其典型特征,很有借鉴意义。它表明,具有不同的意向、情感,反馈的体态语便有不同的表现,并且是有规律可循的。
口语接受者的体态语反馈,一般可分为肯定性反馈和否定性反馈两种。肯定性反馈主要借助一定的体态语对对方的说话作出积极反应,传递“我正在倾听”的信息。比较典型的表现是:经常与表达者交流目光,适当地点头或做一些手势动作,以鼓励对方说下去。例如,汉语口语交际中,无论是两人对话,还是多人会话,“目光注视”是听话人在听话过程中表示对对方说话感兴趣的一种常见反应。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一直专注,听话人在听话时一直注视说话人,只有短暂的移开;二是间断专注,听话人一直采取低头、闭目、仰头、身体前倾的体态语在倾听,目光不注视对方,但在说话人说到关键地方时,抬起头来或转过头来注视对方。这两种方式都传达了听话人对说话人十分尊重,对对方的话语十分感兴趣的意思。否定性反馈主要是运用一定的体态语对对方的说话作出消极反应,传递“我不愿倾听”的信息。常常表现为有意不看表达者,并自顾自地作出一些破坏交谈气氛的动作来。例如,有一家饭店的公关先生因为某个误会向客人道歉并加以解释,出现以下情形:开始客人认真听着,当公关先生继续喋喋不休时,听者摘下了眼镜。这一动作反馈的信息是,不必再往下讲了。但公关先生没有领会到,仍一个劲地解释,听者便不耐烦地叉起双臂。这一姿势显示的信息是,快给我闭嘴,我已经不愿意听了。然而,这位公关先生似乎仍未觉察,还要讲,顾客便拿起茶几上的报纸随便翻阅起来,不再理会公关先生了,这种自顾自的体态语可以说是一道逐客令了。由此可见,察觉到了否定性反馈,就应注意调整言语内容,采用积极的言语策略去改变和更新对方的情感与意向。
体态语反馈,可以由某一个动作表示出一种完整的意义,如伸出手来摇摇表示阻止对方讲下去,但更多的时候则是综合运用多种体态语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尼伦伯格·卡莱罗在《怎样洞察别人》一书中,把这种状态称为“姿态簇”。他说:“一个姿态只代表一种意义,如果不了解个人的姿态簇(一连串配合的姿态),没有把他前后的动作加以融会贯通,单凭某个表情就骤下结论,难免会犯断章取义的错误,造成误解的后果。”“所以,不能只观察一些个别的姿态,必须注意言辞与个别姿态在表达上的一致性,以及个别姿态与一连串姿态的不矛盾性。”
体态语表示的意义,与民族习惯、社会文化、具体语境,以及个人的性格、性别、心理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能把任何的动作表情、姿态看得太绝对,必须结合具体的人、具体的情境、具体的文化背景去观察、去理解、去判断。这是分析口语接受者的体态语反馈信息的一条重要原则。例如,同是双腿交叉的动作,男士可能是情绪紧张、思想集中的表示,而女士则多是厌倦不耐烦的反应。只有把握上述体态语信息反馈的重要原则,才可以结合言辞正确判断体态语反馈的性质和意义。
(二)言语反馈
交谈中的言语反馈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表示在听。如不时发出“哦”“嗯”“对”等词语。
(2)表示特别留意或关心某件事、某个细节或某种观点,常用简短的插话或提问等方式进行。如用“你刚才讲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这个问题你的看法是对的”之类的问题或话语,鼓励表达者继续深谈下去。
(3)亮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或掌握的资料、情况,根据自己的交际目的选择恰当方式对对方的观点或事实作出肯定、否定、补充或更正的言语反应。
在作报告或演讲的场合,听众为数众多,因而往往采取举手提问或递纸条的方式来反馈,以加深理解和彻底弄懂。
(三)综合反馈
虽然体态语和自然语言都可分别单独用来反馈某种信息,但在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结合在一起进行反馈的。体态语伴随自然语言反馈,有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相逆相忤。如当别人送来礼物时,口说“不要不要”,手却伸出去接了下来。可以说,体态语的真实信号很自然地否定了口语的虚假信息。另一种是相辅相成。如当听到对方开导自己的话很有道理时,口中说“谢谢您的指教”,眼睛很真挚地望着对方或者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这可以说体态语强化了口语传递的信息,使人感到真实可靠。
综上所述,口语接受者的反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体态语和灵活恰当的自然语言来进行,以充分体现交流主体的创造作用和机变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