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训练

思考与训练

1.听解的含义是什么?听解有哪些特点?听解有哪些要求?

2.听解能力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听解能力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听解有什么交际功能?

3.反馈的含义与作用是什么?依据反馈而形成的话语展开的方向有哪几种类型?反馈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4.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质询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所谓“添麻烦”的著名的案例,说明周总理的听解能力很强,及时提出质询,措辞平和,且适可而止,显示了外交家的原则与风度。对此,你有何感想?

1972年9月25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为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举行宴会。田中角荣在他的答谢词中谈到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时,这样说:“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周总理听完后,昂然站起,声调铿锵地反驳道:“你对日本对中国造成的损害怎么理解?”接着,周总理列举了日军侵华的主要暴行,还具体叙述了日本一个师团长率领日军杀死我国几千名士兵和百姓的罪行,最后又严肃而尖锐地问田中,对这些“阁下是怎么想的?”田中回答说:“那是事实,没有反驳的余地。”接着又阐述个人心境:“我是诚心诚意地如实表达了自己赔罪的心情。这是不加修饰的,很自然地发自日本人内心的声音。给你们添了麻烦的是我们。我以为前来赔罪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尽管自民党有人反对,我还是来了北京。”听到这些,周总理立刻说道:“这是对历史事实的态度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不过,现在还有比这更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马上讨论。”

5.乘公共汽车,有时难免拥挤甚至碰撞,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下面这个故事,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小伙子的反馈,是逆向反馈,还是正向反馈?你可学习一二。

一位姑娘乘公共汽车时,不小心踩着了一位小伙子的脚,于是非常紧张地向小伙子道歉:“对不起,我不小心踩了你的脚!”小伙子风趣地回答:“不,是我的脚放错了地方。”看到小伙子如此宽容、豁达,姑娘如释重负地笑了。

6.下面是秋桐在《杂文月刊》2004年第7期上发表的短文《银货两讫》。信徒捐巨资要求禅师回谢,禅师认为信徒是在做功德,不必谢,否则就是将功德当成买卖。你认为,禅师这样做对吗?信徒要求回谢是否没有一点道理?请具体解读。

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50两黄金,送到寺院给诚拙禅师,说明是要捐助盖讲堂用的。禅师收下后,就忙着做别的事了。信徒对他的这种态度非常不满,因为50两黄金不是笔小数目,可以让平常人过好几年生活,而禅师拿到这笔巨款竟连一个“谢”字都没有。于是就紧跟在诚拙的后面提醒道:“师父!我那袋子里装的是50两黄金。”诚拙禅师漫不经心地答应道:“你已经说过,我也知道了。”禅师并没有停下脚步。信徒提高嗓门道:“喂!师父!我今天捐的50两黄金,可不是小数目呀!难道你连一个‘谢’字都不肯讲吗?”

禅师刚好走到大雄宝殿佛像前停下,说:“你怎么这样唠叨呢?你捐钱给佛祖,为什么要我向你道谢?你布施是在做你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要将功德当成一种买卖,我就代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请你把‘谢’拿回去,从此你与佛祖‘银货两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