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气技巧

二、语气技巧

(一)语气的作用

语气是口语表达时的口气,是思想感情通过语音形式、言语内容的自然流露。在口语表达时,语气可以明确表现出表达者的思想感情、个性特点,表明立场观点和政治倾向。有了恰当的语气,才能使讲出来的一连串声音符号,准确反映出表达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才能使听众准确无误地接受所讲的内容。

(二)语气的一般类型

句子的语气可以分成以下三种。

1.表意语气

表意语气就是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可分为陈述、疑问、命令、感叹、催促、建议、商量、呼应等。通常句子里有相应的叹词或语气词,如指明事实,提请对方注意用“啊、呢、咯、咦、嗯”等;催促、请求用“啊、吧”;质问、责备用“吗”,如果与副词“难道”搭配,语气更为强烈。例如下面的句子。

①你要明白这一点呢。(表提醒)

②你赶快走吧。(表催促)

③你真的不知道吗?(表质问)

④这显然是正确的嘛。(表道理显而易见)

⑤喂,你到哪儿去了?(表招呼)

⑥你说这是对的吧?(表揣测)

2.表情语气

表情语气就是对自己的说话内容表示某种感情,如赞叹、惊讶、诧异、不满、兴奋、轻松、讽刺、愤怒等。通常句子里有相应的叹词等,如赞叹用“啊、啧”,句中常与“多、多么”等搭配;惊讶用“啊、哎哟、嚯、咦、哟”;叹息用“唉、咳”;醒悟用“哦”;制止、警告用“嘘、啊”;鄙视用“呸”等。例如下面的句子。

①多么美好的景色啊!(表赞叹)

②哎哟!我这是怎么了?(表惊讶)

③唉,这下儿完了。(表叹息)

④哦!我懂了。(表醒悟)

⑤你不要这样做啊。(表制止)

⑥呸!你这个下流胚。(表鄙视)

3.表态语气

表态语气就是对自己说话的内容表示某种态度,如肯定、不肯定、否定、强调、委婉等。肯定用“得了,(是)……的”;缓和、委婉用“啊、吧”,语气显得平淡,不生硬;夸张用“呢、着呢”等。例如下面的句子。

①事情的确是这样的。(表肯定)

②他没有这样说。(表否定)

③你这样做可以吧。(表委婉)

(三)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

语气是内在思想感情的外现,是通过气息和声音表现出来的。因此,语气运用就有以下一般规律:

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

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

急则气短声促,静则气舒声平;

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

疑则气细声粘,冷则气少声淡。

在口语表达时,只有感情上丰富热烈,才有气息上的千姿百态和声音上的千变万化,气息和声音随着思想感情的波动而变化,是表现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例如: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起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这段话,是闻一多先生在极其愤怒的情景中说的。表达时,感情是憎恨的,气息是充沛的,声音是强硬的,从而充分显示出语气的表达作用。

在口语表达时,语气的运用往往形成一定的语势。所谓语势,是指一句话语流行进的趋向和态势。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受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某种语言习惯的影响,会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习惯语势。其中有些习惯语势不符合语气表达要求,造成语气与思想感情相脱离,必须尽早加以改变。例如,有的人讲话,总是每句话开头声音很高、很强,后来越说越低、越弱,而句尾的几个字几乎听不到。这种头重脚轻的语势使语意含混,容易造成听话人的疲劳感。有的人讲话,任意拖长音,句末声音下滑,造成一种“官腔”,带有某种命令、指示的意味,给人以居高临下的压迫感。有的人讲话,则喜欢在句尾几个字上用力,使末一个字短促、劲足,给人以强制感、武断感。这些不良语势都应该予以改变和克服。而正确运用语势,就是要使一句话的句首、句腹、句尾三者既浑然一体,又曲折变化,做到句首的起点参差不一,句腹的流动起伏跌宕,句尾的落点错落有致,从而使语气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在口语表达时,要因时、因地、因人而调整语气,其中语气因人而异是最重要的,因为语气能够影响听众对象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语气与听话者相适应,才能同向引发,如喜悦的会引发对方的喜悦之情,愤怒的会引发对方的愤怒之意;而语气与听话者不相适应,则往往会逆向引发,如生硬的语气会引发不悦之感,埋怨的语气会引发满腹牢骚,造成尴尬甚至对抗的局面。因此,要掌握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和技巧,从而对听众对象产生正效应,赢得口语表达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