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对比
把两种不同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是对比。从内容上分,对比可分为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对立统一的两种事物或概念的对比叫作两体对比。存在于同一事物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对比,叫作一体两面对比。演讲中恰当地运用对比手法,能使形象突出,能较全面地表现演讲者的观点,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正义与邪恶,英勇与怯懦,伟大与渺小,一经对照,泾渭分明,给人印象极深。
例如,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伦敦参事会上所作的关于劳动情况的演讲,就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据说,他在演讲中突然停顿,取出金表,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看着听众,在场者对他的举动迷惑不解。他一直停顿了一分十二秒之久。就在听众几乎都坐不住的时候,他突然大声说道:“诸位适才所感觉的局促不安的七十二秒的长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赖白斯这里确实匠心独具,高人一筹。他巧妙地利用这种停顿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时间对比,形成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收到了独特的修辞效果。
再如河北省的一位中学生所作的《祖国需要奉献》的演讲,中间有这样一段:
一位年近古稀、身患绝症的老人,主动拿出250元钱认购了三年才能归还的保值公债;一个年轻有为,在改革大潮中涌上浪尖的经理竟贪污受贿达17万元。
我哭了,是对奉献者的爱,对索取者的憎!
这里把奉献者和索取者摆在一起,进行了强有力的对比,高尚与卑鄙泾渭分明,爱憎之情溢于言表。
除上述几种辞格之外,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反复、拈连、移就等辞格在演讲中也常用到。人们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某层中心意思时,往往将多种辞格综合运用,以便取得多方面的修辞效果。例如,《到军校去》这篇演讲中有这样的话:
亲爱的同学,您想成为一名能征善战的勇士吗?到军校去!年轻的战友,您想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吗?到军校去!敬爱的首长,您想把握未来战争的脉搏吗?到军校去!
这里把“设问”“排比”“层递”“反复”等修辞手法融在一起,使之具有不同辞格的特点,有着多种表达功能!“设问”引人入胜,“排比”气势磅礴,“层递”使感情逐步强化,“反复”更突出了“到军校去”的题旨。几种辞格融为一体,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鼓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