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演讲的技巧
在一般情况下,即兴演讲事先并不准备,更不可能预先写好演讲稿。但是,没有准备并不等于演讲者在对讲什么和怎样讲都心中无数的情况下便登台演讲,更不等于可以信口开河,随意胡诌,而是心中有“数”,心中有“底”。这个“数”和“底”就是指腹稿。即兴演讲准备时间再仓促,也有一定的打腹稿的时间。即使是“命题测赛式”即兴演讲,通常至少也要给一分钟的准备时间。那么,有一分钟,就可以进行一分钟的准备。就要充分利用这一分钟来迅速构思腹稿。脑子再灵活的人,反应再快的人,进行即兴演讲也要构思腹稿。即使是想一句讲一句,也是在构思了讲话的基本框架、思路和要点的基础上随想随说的。想一句讲一句,指想一句语言,表达一句语言。“想”的是语言,而不是思路。
腹稿构思是进行即兴演讲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关键步骤。但即兴演讲的腹稿构思,与一般文稿构思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最为突出的是构思时间非常短,有时甚至只有一分钟,来不及,也不可能反复思考、反复修改、反复斟酌,而需要迅速构思,一气呵成。因此,即兴演讲的腹稿构思,比一般文稿构思的难度要大得多。但是,任何事情,有内涵就有特点,有特点就有规律,有规律就有诀窍,即兴演讲的腹稿构思同样如此。根据人们即兴演讲的实践经验总结,即兴演讲的诀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借引媒介,引出话题
即兴演讲中的“媒介”,是指与场景、主题有紧密关联的,能迅速沟通演讲者和听众心灵的人,或事,或物,或名言,或警句。所谓借引媒介,是指借引这些人、事、物、名言、警句来开头,从而引出话题,并达到沟通演讲者和听众心灵的目的。
借引媒介、引出话题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根据具体的场景、主题来借引“媒介”,确定话题;二是选择听众所熟悉、易理解的事物为媒介,以激发听众的共鸣,迅速沟通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灵,引出话题;三是选择与演讲主题有关、能充分表达演讲者此时此地特定思想感情的事物为媒介,做到客观媒介与演讲主题和谐一致,从而托出话题。
借引媒介、引出话题时,还要注意如下几点:一看宗旨,即看场景的主题、会议议题、邀请人的意向等来就题发言,不说外行话,不说题外话;二看听众,即看听众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有针对性地借引媒介,引出话题,比如听众都是学问渊博的儒雅之士,就不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此引出话题;三看需要,即了解自己讲话之前有谁讲过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讲或讲得不充分、不完善,需要拾遗补缺,补充发挥的,要弄清楚需要自己讲什么,自己可以讲什么,不要讲起来云天雾地,不着边际;四看自己,主要是看借引的媒介要适合自己的身份。
2.展开联想,搜集材料
在即兴演讲的腹稿构思过程中,在借引媒介、引出话题后,接下来是构思该讲些什么内容,这就需要材料。演讲者要在大脑里快速搜集储存的信息。演讲者的大脑在搜集信息材料时,联想便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它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发生连锁反应,源源不断地再现储存的信息,提供所需的材料。因此,即兴演讲的腹稿构思,必须展开丰富的联想。实际上,每一个正常人都能迅速展开联想。因为,在即兴演讲的腹稿还未成形之前,一般来讲,演讲者的大脑中都有一个短暂的内部语言的运动过程。在这个内部语言的运动过程中,即兴演讲者在具体时境的各种有关信息的刺激下,都会迅速地展开联想。只是不同的人,因储存信息量的多少和优劣,决定了信息提供的速度和质量。但是,不管平时积累、储存信息的多寡与优劣,在即兴演讲场合,通过展开联想,恢复记忆的方式提供演讲的材料,无论如何比临时编织、现场组织要快得多。并且,虽然任何联想都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上的思维运动,但由于即兴演讲的联想,是在演讲主题的氛围中进行的,是借助即兴情感的推动,把演讲主体的感知(体验)和理解联结在一起,将现场场景、氛围、主题、时境所提供的特定条件跟自己记忆中的同演讲主题有着内在联系的各种富有感情色彩的生动事例、幽默故事、风趣话语、名人警句、哲言隽语、诗词、歌赋等材料自然结合起来的。因此,这种联想的表象,就不再是曾经感知过的旧存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经过加工、组合和改造了的新的信息形象。这种新的信息形象,就可成为此时即兴演讲的材料源或材料本身。
构思腹稿中联想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接近联想;另一种是自由联想。所谓接近联想,是指因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而产生的联想,比如,若话题是“你心目中的男子汉”,则由此联想到毛泽东、陈毅、孙中山、项羽、拿破仑、高仓健;联想到巍巍昆仑、滚滚长江、滔滔黄河、苍松翠柏、金戈铁马等等。所谓自由联想,指围绕话题进行的无拘无束的畅想,不拘泥于眼前场境,超越时间和空间,一任情感驰骋,接连不断地展开想象,从而在最大的范围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联想。这两种联想的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
3.布点连线,理脉成文
在展开联想时,演讲时大脑里所显现的信息材料,大多是与话题有关而独立的、零乱的、散碎的、互不联系的材料。这些互不联系的、似乎无关却又有关的事物,比如一两个表述观点的核心词语、一两句能概括观点的格言警句、一两个小典故等等,我们称之为腹稿内容的“点”。所谓布点,就是将这些互不联系的、独立的、零乱的、散碎的“点”的材料,迅速地略加筛选后,选择出自己所要采用的部分,作为组成演讲词腹稿的内容的“点”。然后围绕主题,并考虑到各“点”之间的联系,合理布局,快速组合,最后连贯成文,即所谓的连“线”。因为布点时的联想是快速思考,思考中所布各点往往是零星散乱的,不是有序和有机的,需要合理组合。连线的任务,就是把所布的各点,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放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从而理脉成文。
布点连线、理脉成文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串珠式,即用横缀的方式把各点的内容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像“项链”或“门帘”那样,一线串珠,串联一体;二是楼梯式,即用直进深入的方式,把各点连缀起来,使之成为步步高、层层深的一体;三是网式,即指导各点内容,有纵有横地连缀起来,使之既有时空顺序,又有逻辑层次,形成纵横交错的“网式”结构体。第三种方式较为复杂,只有思维能力很强、思维品质特别优异的人,才能纯熟地驾驭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