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训练

思考与训练

1.汉语的发音吐字有技巧,所用的语气、语调也有技巧。为什么我们说话时必须掌握这些基本技巧?

2.什么是修辞?常用的修辞技巧有哪些?我们说话时必须掌握这些基本技巧,为什么?

3.逻辑的含义是什么?常用的逻辑技巧有哪些?我们说话时必须掌握这些基本技巧,为什么?

4.说话是一门艺术,要把话说得亲切感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看意大利一位名记者法拉奇对邓小平同志的一段访问,确实亲切感人。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

法拉奇一见邓小平就说:“明天是您的生日?”邓说:“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吗?”法接着说:“不错,邓小平先生,我从您的传记中知道的。”邓说:“既然你这样说,就算是罢!我从来不记得什么时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应当祝贺我啊!我已76岁了,76岁是衰退的年龄啦!”法马上说:“邓小平先生,我父亲也是76岁了。如果我说那是一个衰退的年龄,他会给我一巴掌呢!”邓笑着说:“他做得对。你不会这样对你父亲说话的,是吗?”

5.“双规”,是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小故事,非常诙谐有趣。请问,说话人运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才能如此幽默有趣?

“双规”

常在小区活动室玩牌的老王好久没来了。这次一来,牌友老孙就问:“老王啊,怎么这几天都没看见你啊?”

老王一脸的严肃,说:“别提了,我被‘双规’了!”

老孙吓一跳,问:“啊?怎么回事儿?贪污了?”

老王一笑,说:“哈哈,我儿子、儿媳妇找我谈话喽,宣布我必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接送小孙子上幼儿园。”

众人这才明白,哈哈大笑。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融洽。老王的幽默诙谐更是深入人心。

6.1982年4月18日,《新民晚报》第5版《照相机是你的吗》一文介绍了一次法庭辩论。请看这次庭审的一段记录。试问审判长和证人各自运用了什么推理手法?哪一个对,为什么?

审判长:(问证人)“照相机有什么特征吗?”

证人:“有……这架照相机与众不同,有一个暗钮,不熟悉的人是找不到这个暗钮的,也就打不开照相机。”

审判长:“被告,你把这架照相机打开。”

被告:“审判长,假如我把它打开,那就证明照相机是我的,是吗?”

审判长:“不对,打开了并不证明一定是你的;而不能打开,那就证明一定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