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言语的内容类型
                    2025年10月14日
                
                
                  二、模糊言语的内容类型 
  
 
根据模糊言语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模糊言语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八种。
1.模糊时限
例如,表刚刚过去的:“前不久”“好几天前”。表到目前为止的:“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表将来的:“三五天以后”“不久的将来”“过两天(再说)”。
2.模糊处所
例如,“天安门附近”“离东湖不远”“中山公园斜对面”等。
3.模糊数量
例如,表年龄的:“20多岁”。表长度的:“10米左右”。表重量的:“七八百千克”。表人数的:“上万人”。表事物种类的:“数十种”。
4.模糊目标
模糊目标存在着种种不确定因素,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如“力争按时完成市政建设的各项任务”“去市场买点菜”。
5.模糊条件
例如,“我们需要一个年轻的、工作能力强的人事科长”等。
6.模糊方式方法
方式方法是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程序和形式。如果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可供运用的方式方法,只用抽象笼统的言辞来说明,则属于模糊的方式方法,这就具有伸缩性和模糊性。如“这孩子必须好好管教”中的“好好”,就没有说明是采取哪一种形式,是“打一顿”“罚一下”,还是“耐心开导”?又如“你要认真查一查”“狠抓考风的转变”等。
7.模糊程度
表模糊程度主要用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有点儿、稍微等;其次是形容词,如好、聪明、长、短、胖、瘦等。
8.模糊主观评判
主观评判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评价,一般缺少确切的标准,有时甚至因人而异,在表达上属于一种模糊评判。如“这件大衣你穿上很合身”“这件大衣你穿上挺帅”,就是两种模糊评判。不过,前者属于单因素模糊评判,后者属于多因素综合模糊评判,是就大衣穿上后合身适体、色调配合、气质协调等诸多因素显示的综合结果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