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背景
事实上,“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是基于中国特定的时代发展现状,和中国内外部发展现状是紧密相连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中国取得的各项成就都是超越、跨越且振奋人心的大发展。政治制度的持续稳定,经济建设的良好向上,社会秩序的健康良性,文化实力的节节增高,在国际舞台上,与中国相关的话题,以及中国的大小故事,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也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是一种必然。
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但是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地位不太匹配,导致在全球传播格局中,中国经常因为西方一些不良话语陷入被动局面,应对的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中国更应该“增强国际话语权意识,建立明确的国际传播战略,以及凭借国家硬实力的增长获取国际社会上应有的传播地位和话语权力”。在此背景下,随着综合实力的提升,我们更应该用话语本身,在全世界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从而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1)“讲好中国故事”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
“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深刻理解什么是“中国”。据相关统计,有53种先秦的典籍中都提到了“中国”二字,在寓意上有三重内涵,其一是地理上的大国,其二是天朝王权之国,其三是有文化底蕴的文明之国,因此“中国”是有“文明、文化”的主权国家。“新的中国观应该是传统中国、现代中国和全球中国的合一。‘传统中国’是以‘文明国家’为想象,以文化这个‘意义之网’为纽带的中华古老文明性国家;‘现代中国’是以‘民族国家’为想象,以民族独立、国家主权独立为核心的实现五个现代化的现代性国家;‘全球中国’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想象,以融入全球化、参与全球治理和摆脱全球化困境为发展目标的全球性国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政治方面,中国提出的政治主张,在全世界颇有建树,比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经济方面,中国经济建设成绩令人瞩目,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打破了宣传的壁垒,也打破了内宣与外宣的界限。中国的各项发展在为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红利的同时,中国更应该重视世界话语权的建构,中国对内的话语也应该让外部世界清楚明白听到并认知。在此背景下,中国正全面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统中国”“现代中国”“全球中国”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中国故事”的内容应该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力量,“中国故事”的传播也应该多渠道、多路径。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明确把“中国声音”全面、明朗地传播出去,这是中国发展的必然。
2)“讲好中国故事”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媒介从传统的单渠道、单向信息传播方式,走向了多元化、双向的传播方式,进入全球化传播的时代。这种情况打破了国外垄断文化传播的格局,也削弱了国外媒介传播的优势,“文化殖民”现象也在削弱,因此现阶段的文化传播是全球的“文化认同”。中国在文化发展的同时,更应具备全球文化传播输出思维,用新时代媒介的便利“讲好中国故事”,享受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全球传播的福利。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虽然在多方面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全面的机遇,但是也遭受了世界各国的防范,国外个别势力抓住“民主剧本”“人权剧本”等说三道四,他们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国外对中国有三种声音:一是,认为中国的发展可以推动国际秩序的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惧怕中国发展,怕中国的发展会对自己国家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宣扬“中国崩溃论”,希望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衰败。在此背景下,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中国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发出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来应对国际市场,并为中国的发展营造健康和平的外部环境。
中国综合实力逐渐增强,但是长期以来,在国际舆论位置上,还存在“西强我弱”的格局,个别世界媒体在世界舆论场里刻意抹黑或丑化中国的国际形象,并且刻意制造一些不利于中国发展的舆论,导致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误解。因此,中国的对外传播能力一直属于弱势地位,在此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扭转世界的舆论格局,澄清中国的国际形象,准确和及时的发声尤其重要。“讲好中国故事”的提出,是习近平同志从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的,高瞻远瞩,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国的文化传播能力,为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