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国际传播的政策需求

4.1.1 国际传播的政策需求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我国国际传播工作指明方向,提出新要求,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1)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对中国现状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和多层次的表达。展示“真实”的中国,要依靠国家真实形象,即中国国力增强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带来新机遇;同时也要用媒体呈现国家发展现状,需要通过媒体的力量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当前的社会风貌,构建海外受众的关键性认知。展示“立体”的中国,则需要表现多元化的中国形象,例如多样化的城市景色、“精准扶贫”的农村题材等。展现“全面”的中国,更需要把中国故事讲全、讲透,如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方面陈述。

2)理顺内宣外宣体制

“理顺内宣外宣体制”,关键在于厘清内宣与外宣的区别和联系。一方面,我国对外传播工作长期坚持指导“内外有别”的原则。众所周知,不局限于传播内容区别的“内外有别”,其核心在于要根据国外传播环境、受众习惯、渠道特点、技术条件、监管政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播,而非将对外传播思维理念、管理运行和实施操作变得内宣化。另一方面,坚持内宣外宣联动、统筹规划、协同发力。其一,国内传播要有外宣意识,内宣辐射带动外媒整体提升中国对外传播的可信度、好感度;其二,对外传播要有内宣意识,从环境、主题、渠道和受众层面着力打造外宣体系,兼顾国内舆论感受,推动外宣创新发展。

3)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关键在于推进媒体融合,构建国际传播全媒体矩阵体系。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外宣旗舰媒体,打造强有力的国际社交媒体账号矩阵,加强社交媒体垂类内容与多渠道运营,建立KOL体系,建设国际网红传播渠道,积极拓展海外主流媒体传播渠道,获得国际权威声量,从而在国际重大事件、重大主题传播中形成传播合力,在报道力度、深度、广度上激发优势力量。

4)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的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持续有效地、科学地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国际传播不仅要加强内容和渠道建设,提升“讲”“传”能力,还要重视传播效果,建立和完善长期有效、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