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纪实类节目《功夫学徒》全新“讲好中国故事”
湖南芒果超媒、芒果TV与美国探索频道联合制作的《功夫学徒》是全国首档跨国职业体验纪实类真人秀节目,该档节目目前有两季,分别于2019年9—11月,2020年9—11月在湖南卫视、美国探索频道全球电视网播出。《功夫学徒》播出后,收获了全球无数观众,得到了国内外各大媒体平台的关注与好评,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案例,也提供了一条创新的可行路径。
该档节目的成功发行,体现了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际话语权的突破与创新。从创作理念来说,该档节目创作立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采用了“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创作机制,是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面向世界的一次重要探索;从出品单位来说,该档节目由国务院新闻办监制,国务院新闻办对外推广局、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指导,湖南省政府新闻办支持,芒果超媒、芒果TV、美国探索频道跨国联合出品与制作,强强联合,利用多方广泛的传播渠道,积极响应了国家文化走出去的号召;从节目制作方式来说,该档节目紧紧抓住异国学徒“想象中的中国”到“走读中国”的感受变化,充分整合各方内容、品牌和资源优势,用独特视角呈现中国形象,让异国学徒自动升级成为中国文化交流的使者;从节目内涵展现来说,两季节目都从体验和感受出发,让异国学徒学习中国职业与技术发展的成果,体验中国脱贫攻坚致富的“功夫”,见证中国全面奔小康的实力,并将好的经验和技术带回自己国家,彰显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
1)精耕内容: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创新表达
伴随互联网的信息化发展,全球文化不断在相互碰撞、融合与渗透,为电视节目制作与传播带来了挑战与机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创作节目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背景,“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向,也是目标。“讲好中国故事”主体是“讲”,标准是“好”,重点要考虑节目传播对象,尤其是传播对象的文化、心理和接受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讲传播对象决定了节目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因此能否把握传播对象的特征和讲述方法是“讲好中国故事”成功的关键。长期以来,电视节目内容制作都存在“传而不通”的现象,为了避免刻板化、模板化、宣教化的“硬宣传”,就更需要电视节目制作立足于精耕内容,丰富和增强节目的看点和卖点,一方面,在节目制作的时候要保持自身节目的特色话语体系和特点;另一方面,还要站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厘清中西方的差异,根据海外观众的特点,依照传播对象的思维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首先,从节目制作的选题来看,以前中国许多媒体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功夫、民俗、美食等作为呈现中国景象、塑造中国形象的重要选题,这些单一、同质、模式化的题材不仅让国外受众对中国产生了刻板印象,也固化了国外受众对中国的认知。事实上,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中国之所以有现在的经济发展成果,就是因为秉承了开放、沟通的心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将自身发展与世界连在一起,才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电视节目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不仅需要保留和坚持本土的特色,同时还要认识中国发展经验、价值经验同世界各国之间的共通点,只有找到中国与世界的共通点,才能避免在讲述中国故事时陷入国际话语的孤立状态。在世界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中国电视节目更需要根据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情况,立足本国国情,提出符合国际时局、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共同关心的全球议题,不断拓展创新题材。
《功夫学徒》以“互联网”为背景,“科技发展对人民生活的改变”为核心命题,以具有现代性、发展性、国际性的开放视角让国内外观众将眼光移向中国当代的经济发展。第一季的内容选题以中国九大创新前沿产业以点带面式地展现了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第二季的内容选题以探寻中国古老农村连接城市现代文明,用现代科技、创新产业模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世界提供脱贫方案。
因为该档节目内容选题具备全球意识、现代意识、创新意识,从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绿色发展引领脱贫、电商直播振兴乡村、创新技术激活传承等方面多视角、多层面地为世界各国给出了可供借鉴的中国经验,让外国观众通过创新和科技这个窗口了解当代中国变化和发展的真实情况,通过既有中国独特文化特色又有故事性的新人新事向世界塑造了一个活力、开放、文明、富强的中国新形象。
其次,从节目制作的叙事手法来看,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谁讲、怎样讲、自己讲还是他人讲,需要做出明确清晰的规划。事实上,传统的纪实类节目突出强调的重点都在“纪实”上,落脚于对现实的真实客观反映,但是节目制作往往呈现的却是节目的纪实形象与观众的感知情况有所差异,从而达不到纪实类电视节目要反映的效果,相反,具有的表演性与戏剧性还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因此,纪实类的电视节目更应该在素材、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立体化、多空间、多角度的方式来呈现,节目内容需蕴含“知识性”与“娱乐性”,用具有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影像让观众得到视听满足,用真实+虚拟的故事表达抽象的寓意,用营造悬念抓住观众的好奇心,用情景再现引起观众的共情和共鸣,并形成完整的逻辑思想和创作思路,围绕创作的主题大胆突破和革新。
《功夫学徒》的叙事手法积极地呼应了时代的发展,节目呈多空间布局,通过多样化视角革新了纪实类节目语态,节目开拓了新的国际传播格局,改变了中国在外国人心中的固有印象。一方面,巧妙地把话筒交给了外国学徒,让他们身临其境,身体力行地在导师的帮助下,深入连接中国各领域、各地域,并进行交流、沟通和学习,深度体验中国的创新发展成果,学习中国经验,通过这些外国学徒的所看、所想、所思和参与,把“中国故事”用国际化的视角表达出来,向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不仅采用国外学徒视角,还设置了节目主持人、掌门人、当地老百姓等多重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整个节目制作都非常注重文化的交流和交融,观众也随着节目空间、人物关系的不断变化打开了各行各业各地区的中国新图景,实现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例如,第二季第一站就从多个角度记录了多样化的故事:外国学徒们被分为两组来到云南红河州元阳县阿者科村,一组摩哈尼梯田,学习感受古老特色的“稻鱼鸭共生养殖系统”,一组到阿者科村落学习传统手艺,体验“阿者科计划”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精准扶贫项目;美籍主持人吴振天在村子的烧烤摊与卖货阿婆交流,见识村民用微信收费;掌门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胡晶晶在村里向大家介绍利用旅游模式带动村落发展的“阿者科计划”,村民高阿嫂一边“打褙子”一边介绍自己早年出外打工,因为“阿者科计划”回乡靠手艺赚钱的经历。通过主持人、掌门人、外国学徒、当地老百姓的多重视角,《功夫学徒》用视听影像具象生动地向观众“讲好中国故事”。
可见,只有运用以情动人、以真感人、以理服人的叙事手法,才能拉近海外观众与中国的心理距离。“中国内容、国际表达”的国际叙事方法不仅让中国故事具有可读性,也无形中克服了中外文化和语境的障碍,建立了中外双方平等对话的机制,增强了对外传播效果。
2)强强联合:互联网+融媒体形态下的国际表达
在全球化、互联网纵深影响下的今天,媒体的深度融合让世界联系更密切,让各国家各地区的话语传递更畅通。事实上,国际形势下,中国国际话语能力依然面临各方挑战,以前中国在国际发声的主体力量以官方机构、领导人、国家媒体为主,更多塑造的是不被外国观众接受的单一、刻板的中国形象。因此,为了改变被西方主导的世界话语体系,为了在世界经济相互影响、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融中占有一席之地,扩大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中国必须多渠道、多途径、多模态加强国际传播力,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塑造中国新形象。电视节目制作更是如此,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如何将电视技术、内容生产、资本运营、用户流量、传播渠道等发展资源盘活、用好,自我构建与综合进化,是电视节目制作把握的重点。
(1)合作制作“造船出海”与“借马入市”
“互联网”对于电视节目制作、运营来说,是拉动电视节目制作、传播创新的助推器,也赋能于电视节目制作。基于互联网自身的变量,体量、质量、数量上都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蕴含了能够制造可供消费的内容与产品,也丰富了多元的内容及形态,更拓展了受众群体的基数。因此,应正视互联网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影响,并在“互联网+”的优势中找到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总体而言,电视节目制作与运营包含了4个环节:出生环节、内容生产环节、内容分发与传播环节、观众感知环节,出生环节就决定了资源配置的优化,也决定了电视节目的走向。近几年来,中国电视节目的制作与宣发逐渐开始走向多元化合作路线,通过不同的渠道打通节目与市场的距离,拓宽节目与市场的空间。《功夫学徒》就是一次成功的案例,开放融合的芒果TV与深谙跨文化传播的美国探索频道的合作可谓强强联合,芒果TV借此“造船出海”,美国探索频道趁机“借马入市”,通过借力双方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拓展传播渠道,实现合作共赢。
芒果TV与湖南卫视“双平台”作用已日渐显现,以视听互动为中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实现了集内容、平台、应用与终端于一体的有机系统,搭建了节目、广告、电商到用户的独特“互联网+芒果”生态。正是湖南电视产业这种快速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布局,才能以强烈的文化自信整合芒果传媒的优势资源,创新节目内容,拓展传播渠道,精准用户需求,扩展海外市场,奠定创新型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在互联网+融媒体背景下,芒果TV“造船出海”是顺应时代发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全球化布局。
美国探索频道是目前世界上发行最广的电视品牌,每天以35种语言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美国探索频道选择与芒果TV合作制作《功夫学徒》不仅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多领域的丰富资源,也是其“借马入市”,开拓市场边界,用全球化经营、文化跨国生产的方式搭建文化产业链,利用品牌优势兼营节目销售、互动多媒体、电视制作等多种业务的产业化战略。《功夫学徒》作为美国探索频道与芒果TV的强强联合的成果,节目形态不仅符合美国探索频道的创作理念,通过与芒果TV的跨国合作也让它捕捉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影像,开拓了市场边界,收获了更多世界观众。
(2)传统媒体新媒体“跨屏互动”与“整合营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媒产业形态的重构,已进入观念、技术、产品不断新旧融合更替的时代,媒体融合让电视节目制作进入了系统创新时期。短期内,电视媒体面临的生存危机主要是技术的短板造成的生产力的滞后,传播的不流畅与观众关系的断裂;中长期内,电视媒体还将面临区域化市场的流失,产业与市场高度的融合,将会把电视媒体放置到全球媒体的超级市场中去争夺用户流量、市场份额。因此,电视媒体的节目制作与运营更应立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拓展发行渠道,实现整合营销。一方面,媒介融合背景下,新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渠道保障;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整合国际资源,为电视节目“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保障支持,提升了中国故事的国内外传播效果。
从播出平台角度而言,《功夫学徒》在芒果TV、湖南卫视、芒果TV国际版App、Discovery全球电视网等平台分时段交叉播放,跨屏互动,有效配置、整合和运用这些媒体资源,聚集用户、信息、平台和流量,获取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例如,《功夫学徒》在芒果TV国际App的播出,不仅让海外下载芒果TV国际版App的观众转化为用户,增强了海外观众对平台乃至整个芒果IP品牌的黏性,也优化了芒果TV互联网+跨界融合产业链战略;《功夫学徒》登录Discovery全球电视网,利用其渠道优势不仅扩大了节目的传播范围,增加了中国故事的国际发声量,让世界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通过视听影像真实了解中国,学习中国发展的创新方法和模式。
从营销策略而言,《功夫学徒》准确定位了受众群体,深入挖掘潜在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信息技术,跨越文化、语言、地域、意识形态的障碍,迎合市场的不同需要,架构配置、应用和整合各种信息资源与营销策略,形成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Discovery品牌也赋能创新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语态,以其巧妙的叙述方式、优秀的剪辑制作、国际化的创新表达、经典的营销手法让节目摆脱了中国对外宣传的刻板印象,提升了节目的营销、传播效果,推动了中国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交流互鉴。
《功夫学徒》以创新的节目形态、国际合作的制播模式,用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的融媒体传播方式具象呈现了中国在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民生、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变化和成就,帮助海外观众了解中国,找寻助益自身国家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方案,为电视节目的制作、传播提供了新范本,实现了“讲好中国故事”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