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影视作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内容

4.3.1 影视作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内容

1)从传统意象到精神内涵的指向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经典作品承载着过往的记忆。“中国故事”所呈现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一段段不该遗忘的历史,一段段属于我们国家、民族和个人共同的集体记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谐、开放、富足、繁荣的中国,是年轻人置身其中、习以为常的中国,以至于过去那段领土被瓜分、人民遭涂炭、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显得遥远而陌生。无论是惊心动魄的电波谍战,还是林海雪原的剿匪传奇;无论是牢狱中以生命为代价对信仰的忠诚捍卫,还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公仆精神,经典不仅是被载入史册的文艺作品,更以其艺术真实直指历史和现实。

影视作为一种复合媒介,同时具有传播属性和艺术属性。影视作品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在选择“故事”基础上进行改编、演绎,运用影视融合的多种视听元素及表现手法,着力把握原作的情感基调与审美风格,再现经典作品中的崇高形象和思想情感。

一方面,要反应中国传统意象。例如老北京小吃包子、炒肝、卤煮、豆腐脑、稻香村八大件都是中国老北京传统意象的代表;方正的四合院象征家庭的和谐与美满,也体现着中国“和”的传统文化;还有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的什刹海、王府井、太古里,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特色。这些极具中国传统意象的元素会为电视剧增色不少,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更有利于影视剧的有效传播。

另一方面,更要体现中国的精神内涵。世界各国优秀影片、优秀电视剧或电视专题片都足以证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艺术魅力,一定离不开特定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情绪,离不开社会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为人们所普遍关心或思考的矛盾与问题,离不开在观众中引起巨大思想冲击的社会思潮。影视剧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通过“故事与人物”的刻画,进一步挖掘在时代变化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命运和情感的勾连,也通过这些形象丰富和建构了现实题材作品的思想深度。因此,经典影视作品所反映的“中国故事”,既要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和牺牲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中国现代史,更要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代史。

2)从“我”到“我们”的意识建构

20世纪20年代,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哈布瓦赫将“集体记忆”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从而将记忆研究从生理学层面拓展至社会学层面。在他看来,个体需要在“社会框架”中形成记忆,“我们的回忆总是集体性的,并经由他人重新从我们的记忆中唤醒,即便它涉及的是我们独自经历的事件和独自所见的事物”。在这个意义上,既然回忆是集体性的,那么共享集体记忆就可以促进群体对集体的认同。因此,影视作品中可以借由“我们”的集体概念构建将观众纳入创造者的语义之内。通过“我”的叙事构成了“我们”的中国故事,以“集体记忆”代入观众的在场经验与思考,在观看中触发情绪代入,经历影片中各个人物和故事的一切,成为影片故事集体记忆的建构者,更是构成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完成从“我”到“我们”集体记忆的意识建构,从而加深观众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认知与认同。

3)从情感认同到价值观认同的多元互动

近年来,媒体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讲故事既是手段也是内容,目的是使其承载的价值观得到最大化的传播。价值观的有效传递需满足三个递进步骤:知悉、理解、认同。影视作品通过内容准确把脉观众接受心理,阐释经典的核心价值与意义内涵,要让公众参与到内容生产过程中来,成为信息来源的提供者、意见观点的讨论者,进而达成对价值观的认同。

以节目《故事里的中国》为例,其借用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艺作品的故事内核,邀请多层次的嘉宾和观众参与到故事讲述和观点讨论中来,通过多元互动,立足当下,重在传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在其中的访谈环节,节目纳入了多元对话主体:主持人、革命前辈的家人、创作者(包括表演者)及其家人、与节目主题内容相关的群众等,他们从各自层面表达态度和观点,并经过多元化的互动交流,整合在统一的价值体系之中。主持人作为媒体和观众的双重代言人,通过中介作用实现媒体与观众、嘉宾与观众之间的心理互动。对于经典的打开方式,《故事里的中国》主持人从两个问号开始:第一,“是真的吗?”革命者或创作者家人和后代对真实历史的讲述,解答了观众对故事真实性的疑问。第二,“为什么?”比如,李白、江姐为什么不畏牺牲,慷慨赴死?节目采访了年过百岁的老革命家马识途、罗广斌的女儿胡波、李白的孙子李立立、江姐的孙子彭壮壮,他们的回答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终极答案——信仰的力量。信仰和正义的事业可以使一个人超越自然生命而实现更高的理想和精神价值。再比如,“两弹一星”为什么能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取得成功?核物理学家胡仁宇、《横空出世》编剧彭继超、邓稼先的警卫员游泽华以自身经历告诉人们,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集全国之力办大事,是科研军工人员的爱国主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神创造了擎天撼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