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新时代中国电影价值观

3.4.1 新时代中国电影价值观

21世纪的中国电影,在市场摸索与不同类型创作的相互对撞之中,逐渐开始迎来了自足自立的创作局面。其中,主流电影的创作也逐渐成为老百姓心目中期望的中国电影的重要景观。不同类型的创作在不断涌现的时候,也在改观着中国电影的形象。既有《集结号》《卧虎藏龙》《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让子弹飞》等大片,也有越来越多的独特制作如《疯狂的石头》《无人区》《长江图》《花样年华》等,逐渐形成中国电影的丰盛局面。

以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为标志,新时代的中国电影又开启发展探索新阶段。党的十九大象征着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电影也呈现出以新主流电影来坚守中国电影主流价值观的状态,中国电影进入了与国家社会发展、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匹配的新阶段。这既包括人们对中国电影的信任和拥戴,也包括新主流创作以最大宽容度容纳各类型电影进入怀抱,以及以多种类型、多样情态与时代政治相互协调的创作。特别是提升不同电影人属于自己的更为充裕丰满的创作风格特色,又共同提升中国电影到更高的高度。从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令人眼前一亮的主流创作新鲜样式,到2017年的《战狼Ⅱ》、2018年的《红海行动》和改变医药制度的《我不是药神》,以及2019年的动画片新生面《哪吒魔童降世》与开启科幻片元年的《流浪地球》,还有中国主题性独特成熟样式的“我和我的”系列,以及2020年的《八佰》、创造最高票房纪录的《长津湖》等,它们将新主流电影的价值观呈现得更为饱满充实而具有艺术感染力,印证着中国电影进入新阶段。

显然,新时代中国电影的价值观,是以内涵的坚守和宽广的包容性来呈现的,因此,其越来越得到大众的拥戴。其重要标志包括:

第一,创设中国电影独特的集锦式电影。它不仅是围绕着政治主题的拼贴,更是人民群众内心所期待的一种与时代政治主题的特殊结合,并且汇聚了中国式多样导演和演员,以及大众多样心理需求相匹配的创作。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的延续,到《我和我的祖国》为标志,延续到《我和我的家乡》等创作,成为中国电影新阶段的典型标志,并且成为特定档期中国电影的典型代表。

第二,档期拓展延伸预示市场活跃度。新时代的中国电影自觉适应市场,服膺于人们对于市场相匹配的几个档期的稳定性,暑期档期逐渐地让位于国庆、贺岁及春节档期,形成中国电影超越600亿票房、稳居世界前列的重要支撑点。2021年,中国电影实现了472.58亿元的好成绩,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1.67亿,放映场次1.23亿场。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安定,以及中国电影人的创造力,推动着中国电影的不断发展。

第三,个人性创作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守,成为某种程度上的自觉。从《湄公河行动》启动接续到《战狼Ⅱ》的国家主义和个人魅力结合,直到《金刚川》进行中国电影的核心价值体现,以及《长津湖》抗美援朝精神展现,这一切都成为感人的并为大众所欢迎的中流砥柱创作的核心要素。其强化个人英雄形象与国家英雄形象的高度吻合,印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电影价值观所具有的魅力。

第四,多样形态的个人艺术创作得到大众更好的拥戴。新时代中国电影创作的最主要的作品,从年轻一代毕赣的《路边野餐》到成熟的王小帅的《地久天长》、藏地电影《气球》,再到老导演张艺谋探索悬疑谍战新主流景观的《悬崖之上》,其创作无拘无束却以艺术成色动人。

第五,不同地域导演聚力中国电影,尤其是来自我国香港导演创造的《红海行动》《建军大业》《中国机长》《少年的你》等从新主流到现实问题的表现,都具有导演不由自主地为国家分忧、揭示现实问题,从而凸显时代价值观的追求。

2020新冠肺炎疫情独特检验着各个行业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力量,电影产业显然是其缩影。《囧妈》成为首部由院线播放转为线上放映的电影,到2020年1月27日,其在头条系4大平台及智能电视鲜时光3日总播放量超过6亿,总观看人次1.8亿;仅仅1部电影的线上观看人次就达到了前一年全年观看人次的十分之一。中国电影在2020年单片世界电影市场第1名和全年世界电影最高票房的特殊成绩,显示了国家抗疫安全和电影与之相称的实力。到2021年,中国电影依然取得超越以往的佳绩,并再次压过北美电影市场。这充分说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伟力。

值得作为印证的是恰逢2020年底至2021年初上映的《送你一朵小红花》,似乎是年代的总结和新阶段新篇章的开启。它传达了中国电影面对现实灾难的不回避,与鼓舞人心的动人魅力。还有2021年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则将和平年代千千万万人们内心中对母亲—亲人的怀念和感恩、愧疚与人生补救表现得动人心怀。更不用说中国战争电影史诗级巨作《长津湖》以及《长津湖之水门桥》,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为大家展现了战场的艰苦和志愿军的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