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创新话语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首先,话语体系必须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实践指导。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摸索出的相关理论的学习是创新话语体系的重要条件。对于外宣工作者及媒体来说,一方面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武装自己,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增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还要认真研读与学习,在增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培养较高水平的文化驾驭能力,从而增强自身对相关问题的理解、解读和阐释能力,避免在面对国际舆论强压下而出现盲目从众的倾向。
其次,创新话语体系更需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的创新。换句话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用简单、朴素、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话语讲出来,让大众易于接受,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走向大众化的进程。当前,人们是否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衡量标准在于其是否能够解决中国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问题。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所接受,势必要创新话语体系,让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具备实践意义,成为官方话语的科学理论支撑,与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走向中国化、走向大众化,在阐释和凸显“中国特色”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