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 传播方式“柔性化”

4.3.5 传播方式“柔性化”

针对特定的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标,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内容,通过多层次信息组合,讲述中国发展的故事,展现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在传播信息的接收过程中,受众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征: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并最终影响其选择性行为。因此,对外讲述中国故事影响受众首先要促发国外受众的选择性接触。影视作品创作者要明确是在“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中国影视作品对外传播的主要任务是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把中国以构建和谐世界为核心的理念传播出去。只有影视作品讲述的“中国故事”获得西方民众的接受甚或青睐,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念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

因此,影视作品的传播方式要柔性化,讲述中国故事,应避免“宣传味儿”,重视影视内容的“软传播”所唤起的情感共鸣。如在汶川地震中,新华社的报道获得了西方媒体的一片赞誉,新华社原副社长严文斌认为,关键一点在于“将笔触落到那些受灾的人群,从报道伤亡数字转向报道人的境况,从报道各级政府‘宣教’式的救援举措转向刻画一个个生动的救援者与被救者之间的故事,从反思问责转向凝聚人心,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珍重”。情感是世界共通的心理,情感重视情感因素在打动受众、塑造心理认同方面的优势,以柔性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更重要的是把中国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与世界相融合,扩展影响力。这就要求无论是日常报道,还是回应国际关切的重大报道,都尽量突出人、突出故事性,注意以国际通行的语言和海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多通过以事实说话、以小见大等跨文化传播的技巧,感染、影响海外受众,就能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