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创新运营
1)MCN的诞生
传媒行业生态技术、媒介、内容生产的变化,催生出传媒产业经济的创新运营模式,那就是MCN(多频道网络)的诞生。MCN模式源于国外成熟的网红经济运作,其本质是一个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将PGC(专业内容生产)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简单来说,做MCN就是做运营,通过投资扶持PGC,帮助做平台运营、整合内容生产,孵化内容“IP”,实现流量和品牌影响力之后,实现变现。
传媒内参的数据显示:2015年的时候,国内MCN机构才160家左右。在资本风口下,平台得到发展,伴随着各大平台转型并推出“内容补贴”战略,吸引了大批公司转型MCN,在短视频直播行业高速增长、资本涌入、内容创作者增多等多方面影响下,过去的两年是MCN机构爆发期。目前,国内的MCN机构,大多数都是在早期由一些头部红人、内容工作室、自媒体广告公司、平台签约达人等内容行业的不同角色演变而来的。由2017年的内容型、电商型、营销型公司,到2019年逐渐演化出了自制型、孵化型,以及签约型。据相关媒体统计,截至2020年3月,国内成型的MCN机构已超过五万家,并诞生了一批像新片场、贝壳视频、蜂群文化、无忧传媒、青藤文化等头部MCN机构。
如果说2016年以前的“粗犷式”MCN发展,依靠内容换取流量模式是MCN发展的1.0时期,那从2016年到2018年,随着商业模式的逐步打通,在垂直化及专业化的驱动下,MCN内容运作逐步转向细耕就可以被称为2.0时期。现如今,随着MCN生态链条闭环逐步形成、变现方式更加多元,MCN机构发展已进入3.0时代。
首先,MCN行业依托内容及人设获取流量转化变现,这样的模式造成了变现的单一性及局限性,再加上外部变化、内部成本等压力,MCN逐渐意识到了,如何运用自身优势打破业务边界、拓展变现渠道、打造商业闭环,将成为MCN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随着各大平台红利期退去,优质内容越来越充沛,观众审美疲劳愈发加剧,MCN捧出顶级流量红人的难度也不断攀升。
即使是头部机构,依旧无法摆脱对红人的重度依赖,MCN机构对头部内容创作者的管控和约束能力较弱,头部主播随时都可能被挖走。一旦红人被挖走,机构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成了为别人做嫁衣。
2)创新运营模式
(1)盈利模式
①传统广电:单一的广告售卖与内容售卖等模式
内容售卖指将自制的电视剧、节目卖给别的电视台播出,以及广告售卖。比如说央视新闻联播前的黄金段广告售卖。1995年11月8日,秦池酒以6666万元抢摘“王冠”。1996年11月8日,秦池又以3.212118亿元天价卫冕“标王”成功。由于没有及时将经济效益转化为发展后劲,“勾兑事件”在1997年初遭媒体曝光后,对危机攻关的乏力使得秦池销售一落千丈。
②互联网时代
首先,广告。新媒体广告营收超过传统媒体广告营收,比如说广告小剧场、剧情中花式植入广告。
其次,内容。从内容售卖到多元化经营,会员服务收入成为网络视听平台营收支柱。以IP产业链为主,分别向上游与下游进行开发,以获取更大的产品附加价值,比如说上游更注重IP开发,《国家宝藏》出周边、开设“你好历史”文创周边旗舰店入驻天猫、京东,推出系列三星堆考古盲盒、千里江山图鼠标垫等周边;《爸爸去哪儿》电影,利用综艺节目热度实现票房收益。又比如说《这!就是街舞》推出衍生综艺《一起火锅吧》《街舞营业中》,直播节目《一起来看流行舞》,街舞萌娃参与的《师父!我要跳舞了》,关注街舞穿搭的《街舞潮流图鉴》。
(2)运营策略
第一,内容为王。内容版权开发实现全链路打通,多开始注重和开拓UGC,以用户需求为准则;节目自制与平台独播;比如湖南卫视一直注重打造自制内容,2020年打造了《乘风破浪的姐姐》,顺势推出《乘风破浪的姐姐2》《披荆斩棘的哥哥》。在《披荆斩棘的哥哥》收官后,湖南卫视趁热打造了《大湾仔的夜》,持续获得好评。
第二,多屏互动。适应传媒发展格局大众的观看需求,电视、门户网站、影音App及其他媒体“大屏+小屏”多样交互发展,实现屏际引流;在内容播出上从台网同播、网络独播、先网后台,达到节目收视的最大化。
第三,跨界融合。节目跨界、人员跨界、资本跨界,不断实现拓展产业链,实现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