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文化折扣”导致的国内外传播失衡

4.1.2 “文化折扣”导致的国内外传播失衡

在影视产业发展与大众需求满足的时代更替过程中,影视作品作为内容生产和大众、市民文化话语相结合的产物,必须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新需求,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寻求中国价值的宣发,但纵观当下中国影视作品的传播,因国内外“文化折扣”的存在,呈现失衡的状态。

中国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影产业在疫情影响中进一步复苏发展,全年新上映230部影片,重映7部,总票房为472.58亿元人民币,位列全球第一。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占总票房的84.49%。这一数字与比例说明了,在国内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国产影片的海外市场并不如人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深受中国影迷喜爱与追捧的新主流电影,激发了国内民众空前观影热情和爱国激情,却不被国际市场所追捧,不仅国内外的票房收入差距极大,国外评分也明显低于国内,票房与口碑呈现较严重的国内外传播失衡。其实这并不是个例。如表4-1所示,近年中国不断涌现的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高质量的新主流电影,虽在国内收获口碑、收视、票房和发行多方的丰收,助力了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迈进了内生性增长黄金阶段,但在国际电影市场的票房成绩并不理想,评分也欠佳,显示其并没有被世界主流观众和市场所接受。

表4-1 近年部分新主流电影国内外票房与专业评分对比

其实这较大程度上源于国外受众的“文化折扣”,也就是海外观众对中国影视作品内容在语言、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方面存在诸多不甚理解的地方,导致他们无法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影片内容无法实现通畅的传达。就以《长津湖》这一问鼎中国票房之最的电影为例,其在2021年11月9日登陆北美电影市场后仅收获了34万美元的票房,仅占该片全球票房的0.04%,北美绝大部分观众对《长津湖》的评价都是电影过于民族主义,难以满足世界观众的不同认知,不符合世界范围的共享。从本质上讲,中国的新主流电影属于主旋律电影走向商业化、迎合市场需求而变化产生的产物,其在意识形态方面承接了主旋律电影弘扬国家主流文化的重要使命,是对国家主流价值观念的艺术化处理和表达。而也正是其极具中国特色的价值内涵,势必会导致影片在国际传播过程由于国外观众在民族信仰和文化背景方面的不同,对中国电影话语模式的接受程度和对影片所传达的信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与国内观众大不相同,因而产生不同语境下的文化误读,这便是“文化折扣”。语言文化和价值观念方面所存在的“文化折扣”,不仅导致了中国电影国内外传播的失衡,更制约了中国国际传播效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