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传播视角“全球化”

4.3.3 传播视角“全球化”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把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模式等与全球化进程融合,展示给世界,影视作品创作者必须思考“本土化”与“全球化”,这不是简单的标签化和外在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标识,更应该注重精神性的东西和思想内涵的本土化和全球化的融合,“分析不同文化的差异,首先要找准自己的本体,同时把对方作为自己的参照系,不作比较就无以沟通,没有沟通就更谈不上文化生态的融合”。要讲好中国故事,不能习惯性将“中国故事”想象成一种不证自明的俗套化表达,或是表现为一种外在化的观念。“全球化”不是“同质化”,而是要从差异中寻求彼此理解沟通的可能,真正的“中国故事”是无形、潜移默化、不断流动的,因而也不断被建构,主流媒体需要基于中国现实发展的图景出发,从全球化视角选取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将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故事呈现在全球传播语境中。

因此,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不仅要注意语言、修辞以及讲述技巧的选择,更要考虑外国受众的文化背景、心理需要、思维方式和接受习惯,从心理层面唤起国外民众的正面情感,增强中国故事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需要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理念融入讲述一个个真实的中国故事中,注重发现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主流媒体对外讲述中国故事,主要还是要打动国外的受众,如在贵州支教的徐本禹,模范人物郭明义等默默做出奉献的平凡人物,主流媒体要呈现他们在寻常生活中的善念义举,以平凡的视角照见社会的温暖和随处闪现的人性光辉,体现中国故事与世界的融合点,感动中国,更要打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