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中国故事的时代价值

1.2.2 中国故事的时代价值

1)有助于厘清中国故事的历史脉络

中国故事的历史脉络是以中国历史发展事实为基础、以中国历史发展规律为对象、以中国历史发展评价为标准的。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有助于厘清中国故事的历史脉络,避免对中国故事产生歪曲和误读。

首先,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要以中国历史发展事实为基础。所谓“中国故事”,指的是凝聚了中国人共同经验与情感的故事,是全体中华儿女实践的产物,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特性、命运和希望。但现实生活中部分人存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缺乏导致他们无法科学地认识中国故事,甚至毫无事实依据地对中国故事的历史片段进行篡改,对历史人物进行丑化。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要求所有人要以中国历史发展为事实依据,自觉承担起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自觉与错误的社会思潮做斗争,自觉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其次,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要以中国历史发展规律为对象。由于中国故事本身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满足人民需要的。现如今,世界范围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且不断变换对抗形式。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拥护下焕发出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它不仅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必然,也是顺应世界历史文明潮流的必然。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需要讲清楚人类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入与融合的辩证关系,讲清楚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要以中国历史发展评价为标准。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不仅要清楚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还要清楚怎么讲中国故事,更要清楚对谁讲中国故事。这一系列要求看似浅显实则深奥地涉及讲好中国故事效度的问题。所谓效度即有效性,其实就是通过对内对外讲故事所达到的具体效果差异程度,即是国内外通过中国故事对中国形成的评价差异,其中体现的是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客观地讲,国际舆论场长期存在“西强东弱”的局面,针对此,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以人为本,并将国际传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通过讲好的新时代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有助于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从古至今,故事一直是一种有效的文化和思想传播交流方式,历史上有不少“好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例如,作为西方人感知东方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其中就讲述了马可·波罗在游历中国及亚洲各国时的见闻,向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古国之门;还有作者埃德加·斯诺以西方新闻记者身份在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考察后所撰写的《西行漫记》,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推向了世界。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故事可以向他国人民展现属于本国民族文化的风采,使他国人民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作为东方文明代表之一的中华文明,拥有绵延五千多年的历史,为中国故事提供了丰厚的积淀与资源,蕴含着极其显著的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清楚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更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传播好中国声音,就是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故事叙述的方式开展形象生动、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对外传播,在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中国文化与世界不同文明进行对话。通过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把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等介绍给世界,吸引更多外国人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3)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是“国外公众通过传播媒介对一国情况的总体认知和总体评价,是一个国家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相互交往过程中给其他国家及其公众留下的综合印象”。但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部分西方媒体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对中国的新闻报道缺乏客观公正的立场,导致一些国外民众对中国产生误解,这对中国的国家形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文明进步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展示中国人民友好、热爱和平的态度和充满活力的中华民族形象,这对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聆听中国故事,国外民众能够了解和认同中国的和谐外交政策,逐渐消解“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言论的负面影响,消除部分国外受众对中国的误解,认识真正的中国。总而言之,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能够让世界看到一个客观、真实和立体的中国,进一步提升中国的良好国家形象,促进外国受众对中国的认知、认同和好感。

4)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舆论环境的“西强中弱”格局依然存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掌控着国际舆论风向,主导着国际话语权。现实中,中国国际话语权缺乏主要表现在国际舆论议题设置上,主动设置、引导议题较少,被动接受较多。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全球传播网络和国际话语权的优势,经常性针对中国炮制出如“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不利议题,而中国面对这些议题常处于被动应对局面,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中国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增强国际话语权意识,建立明确的国际传播战略,以及凭借国家硬实力的增长获取国际社会上应有的传播地位和话语权力,已经成为中国当下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一方面要靠国家综合实力,另一方面更要靠话语本身。换句话说,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广泛传递中国声音,在国际舆论中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提高中国在国际舆论议程设置上的能力,进而有力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