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专业化的叙事方式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融合文学艺术、新闻、广告、公共关系、市场营销、文化展览等传播方式,融合广电技术、电子出版技术、电信技术、流媒体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互动类故事(网页、移动端H5、微信小程序),以及大数据故事、场景链条、人工智能、VR等助力中国故事的讲述,最终实现多技术融合构建并传播中国故事。其中,报告文学、现实小说、非虚构新闻、故事化广告、专题型公关、大数据营销、VR场景等叙事方式是一种对消费性信息叙事和文化仿真逻辑的双重反抗,它们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叙事工具,更能够讲好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
比如,故事化广告不同于纽约时代广场上的“见物不见人”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更强调通过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人性化故事,来传递中国文化“暖实力”;而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讲故事的话语实践,更容易通过各种专题性、文化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开展中国与世界的话语叙事和意义建构,具有公共对话性的公共关系,是一种更为生动的、双向的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方法。此外,结合大数据与场景链条,“讲中国故事”可根据数据社交属性创新讲故事语态,根据场景需要在互动中重构中国故事的多样性。借力大数据,可以通过数据驱动新闻线索与选题,发现中国故事;通过深度数据挖掘,拓展中国故事;通过数据驱动可视化叙事,呈现中国故事;也可以运用VR(虚拟现实)的“沉浸性”“互动性”叙事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以VR这一影视新兴叙事载体为例,作为21世纪讲故事的主要数字技术,VR是一种数字媒介制造的多感官互动体验。VR所呈现的360度全景视频和三维立体声效果,通过声、色、味、触等各种感官渠道,极大还原了故事现场环境,在整体上构建出一个可居可游的中国故事世界,使每一个目标受众都成为中国故事世界的作者和讲述者,当然,VR故事的这种互动性、沉浸式体验感,对创意兼技术的双重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