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 借助翻译配音的译制力量

3.8.5 借助翻译配音的译制力量

翻译既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序,也体现着跨文化传播的基础理念。正如跨文化传播理论家大卫·卡坦所说:“跨文化传播的本质就是翻译,翻译的本质也是跨文化传播。”语言不仅是表意的符号,更是价值观的容器,影视作品的译制工作至关重要。对于中国影视作品来说,加强语言的转译效能,可以成为提升自身文化力的重要手段。虽然中国的影视译制的历史与电视媒体一样久远,但总体上对国外影视剧的中文译制经验远多于对中国影视作品的外语译制经验。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英语的强势地位所促成的美英影视剧在国际市场上的强流通性,而中文界与其他主要语言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中国进行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时呈现现实困境,这需要影视作品借助译制的力量直面和打破。

纵观近十年中国影视作品的“出海”,不难发现,所有成功的案例均与作品译制质量的显著提高密不可分。比如在非洲多国热播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这部作品并非传统意义上流通性强的题材,但它的内容很“接地气”,再佐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专业、高品质的斯瓦希里语译制和配音工作,成为中国影视作品对外传播的成功范例。尤其是在影视译制时,翻译团队还特别邀请了三名在肯尼亚颇具号召力的演员为毛豆豆、余味和余妈妈三个主要人物配音,这进一步贴近了译制版与本地文化的关系,促进了影片在非洲的热播。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影视作品都能像《媳妇的美好时代》这样得到“国家队”的支持,拥有专业的影视译制团队。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热爱祖国文化的海外华人(尤其是留学生群体)自愿扮演起“民间字幕组”的角色,义务为海外视频网站引进播出的中国影视剧译制字幕,极大充实了中国影视作品的翻译译制队伍。有统计显示,美国视频网站viki上播出的中国影视剧中,绝大部分的外语字幕都是由民间自发的翻译组翻译完成的,其中包括《我的前半生》《琅琊榜》《漂洋过海来看你》等国内热播剧。精通双语的翻译人员高水平的工作,是这些作品真正吸引外国观众的基础。

重视“出海”影视作品的译制工作,就是重视文化价值元素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为高语境文化的中国电视剧需要准确对自身进行文化的“转码”,才能够令异文化中的观众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元素的内涵。对影视作品译制质量的重视,不仅是务实的功能性需求,也是文化主体意识在跨境传播实践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