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导言
第一部分 政治体制
一 从国家中心到社会合作法国绝对君主制研究路径及其转向
进步史观中的“国家中心论”
修正派的“社会合作论”
重新界定“绝对君主制”
“社会中的国家”
二 法国革命时期中央集权体制的废弃与重建
“有头无臂”的体制及其成因
行政权威的恢复与革命政府的建立
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延续
结语
第二部分 政治语境
三 《法国古今政体论》析义:兼论18世纪法国政治激进主义的起源
时代背景与手稿概况
《法国古今政体论》规划的改革
“民主君主制”的思想根源
18世纪法国政治激进主义的起源
四 法国革命时期的财产观念、政治权利与资产阶级的自我认同
阶级神话与问题提出
公民权的德性基础
创造公民的社会政策
热月政变的社会意义
第三部分 政治文化
五 谁是无套裤汉:身份意识与法国革命前后政治文化变迁探析
“无套裤汉”研究今昔
几则材料
沙龙中的“无套裤”
革命初期的“无套裤汉”
“无套裤汉”文化的转型
结语
六 历史语境中的历史行为:以1792年法国国民公会选举为例
语境主义与历史解释
学界关于1792年国民公会选举的解释
革命选举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革命选举的历史语境
余论
七 理解法国革命中的农民
《大恐慌》:一部不好读的名著
心态史与《大恐慌》的洞见
几点商榷
第四部分 再评法国革命
八 “社会”的回归:近十年内国际学界法国大革命起源研究的转型
经典解释的内在问题
“社会”的重新回归
结语
九 从起源争论到历史分析:欧美学界关于法国大革命恐怖研究述评
研究转向
意识形态的淡化
新方向
结语
第五部分 历史与文化研究
十 从脱离到深嵌:威廉·休厄尔的文化概念
修正思潮和“社会范畴”的抛物线运动
作为补充性解释维度的文化:新社会史下的劳工研究
“文化”的抬升:作为一种社会性存在因素的“文化”
实践中的转型:文化的言辞差异结构及其不稳定性
文化的实践性转型:符号与言词结构的不稳定性
文化结构的转型:攻占巴士底狱是如何变成一场“革命”的?
结论 对修正主义的批判性反思:从汤普森谈起
十一 年鉴学派的一种形象:一个“圈外人”提供的视角
十二 文化与实践
附录
帕森斯与哈佛大学“社会关系”系
缘起
筹备
社会关系系
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