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无套裤汉:身份意识与法国革命前后政治文化变迁探析[1]

五 谁是无套裤汉:身份意识与法国革命前后政治文化变迁探析 [1]

谁是无套裤汉?乍一看来,这个问题似乎纯属多余。法国史家索布尔在其扛鼎之作《共和二年巴黎的无套裤汉:1793年6月2日—共和二年热月9日的民众运动与革命政府》(下简称《共和二年巴黎的无套裤汉》)中,早已给出了明确答案。此后各国史家,无论是传统阵营的,还是持修正观点的,皆因循其论,未有创新。索南舍尔(Michael Sonenscher)、谢伊(Louisa Shea)和斯坦利(Sharon A.Stanley)关于法国启蒙运动的新作不约而同地关注到底层文人的犬儒心态。[2]此类研究使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启蒙文化与革命激进主义之间的联系。索南舍尔更明确指出,套裤即为革命借用自沙龙的文化符号。本文从几则史料入手,结合学界新近研究成果,尝试挖掘“无套裤汉”背后隐含的多重身份意识,探寻法国革命前后政治文化的变迁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