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古今政体论》析义:兼论18世纪法国政治激进主义的起源[1]

三 《法国古今政体论》析义:兼论18世纪法国政治激进主义的起源 [1]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曾前后四次引用一份“公众知之甚少”的手稿。他称赞作者是一位“真正的公民”,手稿的内容则表达了此人对政府正确且良善的观念。[2]伏尔泰对这份手稿同样大加赞赏。在写给作者的信中,他说道:“在您的著作中,我发现了自己所有的想法。”[3]伏尔泰甚至建议把手稿呈交普鲁士国王,以助其改革。[4]实际上,这份手稿虽不为公众所知,但在启蒙哲人圈中早已久负盛名。除了卢梭与伏尔泰,手稿的读者还包括法兰西学院终身秘书丰特奈尔、摄政时期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圣皮埃尔神甫(abbé de Saint-Pierre)、经济学家迪潘(Claude Dupin)与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达朗贝等人。1764年,正是在卢梭的推动下,手稿首次出版,题为《法国古今政体论》。[5]一年后又经伏尔泰的资助,得以再版。

手稿的作者,也就是那位饱受哲人赞誉的“公民”—达让松侯爵(René Louis de Voyer de Paulmy d’Argenson,1694—1757)。他出身官宦世家,家世可上溯到16世纪初。其先祖曾在红衣主教马札然手下效力,出任巴黎高等法院参事。达让松的父亲曾任巴黎警察总长,兼摄政王时期的掌玺大臣。他的母亲来自显赫的科马丹家族,外祖父在摄政王时代担任司法大臣。达让松自小在路易大王中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弱冠之年便出任书报检察官,1718年为王室调查专员,两年后,承袭父职,为国务参事,并被外派至埃诺和康布雷西两地任督办官。摄政王去世后,他辞去督办官工作,回到巴黎,于1744年任外务大臣一职。其早年的经历可谓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但达让松本质上是个理想主义者,与那阿谀奉承的官场风气格格不入。在众廷臣眼里,他是个“傻瓜”,被讥讽为“柏拉图理想国的秘书”(secrétaire de la république de Platon)。[6]当了3年外务大臣,达让松辞官归里,专心著述。

思想史家夏克尔顿认为,从波舒哀的《据〈圣经〉论政治》直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问世,其间法国政治思想的转型便由夹层俱乐部(Club de l’Entresol)成员的手稿所奠定。[7]《法国古今政体论》便是其中之一。解析这份手稿,无论是对理解18世纪初法国政治思想的转型,还是对挖掘法国革命激进主义的起源,都十分重要。[8]下文拟以《法国古今政体论》为核心,结合达让松的日记与笔记,就上述问题略作分析,求教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