麸质的困惑
麸质的困惑
《乳糜泻的管理》出版一年后,《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章的作者发现 10名乳糜泻儿童在去除小麦粉后,症状得到快速改善,而且在他们再次食用小麦粉或者小麦麸质时病情恶化,而小麦淀粉的引入却没有引起症状的恶化。于是作者得出结论:谷物中的蛋白质(麸质),而非碳水化合物(淀粉),才是引起乳糜泻的根本原因。
虽然当时并没有太多的实验数据,但是这个理论却在一夜之间火了。原因有多种,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很可能是SCD饮食执行起来太困难了。而只是把麸质去掉,就太简单了。也许作为有科学精神的人会不认可这种做法。可是作为医生,当面对一个长期腹泻、备受煎熬的病人时,是否也会为他选择一个相对容易的疗法?对于病人来说,如果有两种方法摆在面前——一种是彻底改变饮食习惯,一种是简单地去除某样成分,在短期内有一定效果,症状也会改善,这时,他们是否也会优先选择尝试后者呢?
这就是人的本能。如果是医疗健康从业者,当给出专业建议时,有没有考虑过病人或者客户的本能反应?有谁不知道“预防胜于治疗”,那我们中间有多少人在没有生病之前好好吃饭、好好锻炼呢?又有谁不明白对症治疗效果不长久,应该找出根本原因呢?可是我们太忙了,所以经常做着饮鸩止渴的事。面对病人或者客户,了解他的本能反应,就会做两件事情:①花时间和他沟通,了解清楚他的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进行不同治疗方案的比较;②不断学习,即使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案,也要想办法尽量简化,尽可能让病人或客户更快看到治疗效果,更容易在家里执行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的目标。否则,只是想想,或者做着一份工作而已。
还记得前文讲过的哈斯和霍兰德的故事吗?他们两个人都是霍尔特医生的助理,都学到了霍尔特治疗乳糜泻的方法。但是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哈斯没有停留在霍尔特的研究成果上,而是继续寻求更好的方法。
本小节说到的关于麸质的研究让整个乳糜泻治疗领域转了方向。而这种转变与科学关系不大,因为哈斯早在1951年就用临床数据证明了碳水化合物对乳糜泻的影响。这种转变和人的本能有关,非常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