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斯到伊莱恩

从哈斯到伊莱恩

1951年,哈斯出版的《乳糜泻的管理》一书的最后一章,第一次提出了SCD食疗作用的机制假说,认为非单糖类的碳水化合物是导致腹泻的根源,因此提出只选择特定的碳水化合物类型。

第一次详细地阐述SCD食疗应该是在伊莱恩的《打破恶性循环》一书中。这本书已经成为研究和实践SCD食疗的必读之书。

伊莱恩提出:几乎所有肠道疾病都与细菌的异常活动有关。当人的肠道菌群紊乱后,部分碳水化合物因无法被正常消化吸收而成为肠道中有害菌或者真菌的食物,使得有害菌严重过度生长。不仅会产生有毒的代谢物质,而且会改变肠道的酸性环境,破坏肠黏膜,使得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造成肠道或者整个系统处于炎症状态。

这种状态让肠道无法正常吸收所需的营养素,导致身体各器官无法正常工作,使之前的肠道问题进一步恶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就要从饿死坏细菌开始,让伤害不再继续,使得身体开始慢慢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