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高等法院在单独审判任何贵卿以前怎样成了法国王太子的审判者

第六章 巴黎高等法院在单独审判任何贵卿以前怎样成了法国王太子的审判者

由于一种奇特的命定性,从来没有在它下属的法庭里审判过任何王国贵卿的巴黎高等法院成了王位继承人法国王太子的审判官(1420年)。以下是这一奇特怪异的意外事件的详情:

不幸的国王查理六世的兄弟奥尔良公爵路易,在巴黎被人奉勃艮第公爵无畏的让之命暗杀。案发时勃艮第公爵本人在作案现场(1407年)。这起国王唯一的兄弟被害事件,在巴黎高等法院没有经过任何诉讼程序。在高等法院大法庭中举行了一次御前审判会。但这时正值国王查理六世旧病复发。圣路易的王宫的房间被选作会议地点,因为有关人士不愿在国王的圣保罗府邸,在国王眼皮下开会讨论国王因病不能亲自理政期间应采取何种办法治国理政。国王病弱的身体受到悉心养护。全体在巴黎的贵卿、以都统为首的全体王室高级官员、全体主教、全体骑士、国王大御前会议的全体贵人、全体审计官员、几名助理、全体国库官员、夏特莱的官员等出席了会议。这是一次显贵大会。会议决定:如果国王患病或死亡,不设置摄政职位;国家一如既往由王后和血缘亲王统治,由都统阿尔玛尼亚克、大法官、掌玺大臣,以及御前会议中最贤明的人士襄助。

正如新《法国史》[1]一书的作者所指出,这一决定突然使得人们亟欲摆脱的动乱更加严重。这次大会对奥尔良公爵被暗杀一事只字未提。杀人凶手勃艮第公爵让巴黎人成了他的朋党。他不是前来巴黎高等法院,而是径直来到王宫,在圣保罗府邸面对全体血缘亲王,高级神职人员以及高级官员。审计法院的、大学的以及巴黎城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勃艮第公爵在他首席贵卿的席位就座。他带领一个名叫让·帕蒂的诺曼底的方济各会修士前来。此人为大学博士,他就奥尔良公爵被害一事为勃艮第公爵进行辩护,并作出结论称,国王应该仿效上帝因天使长[2]圣米歇尔大人杀死恶魔鬼以及因菲内埃斯杀死臧布里人酬劳他们的榜样奖赏勃艮第公爵。

同一个帕蒂第二天在巴黎圣母院教堂前的广场,在所有民众面前高谈阔论,哗众取宠,重复他的这番讲话。听众对他报以极其热烈的掌声。国王极为悲惨不幸,已不能主宰法国和自己,被迫发布致高等法院诏书,宣布“他鼓足勇气消除他兄弟之死引起的不快;他的表兄弟勃艮第公爵依然为他所爱”。就这样,这些用当时的不合规范的话语说出的话以后被传布开来,为众所周知。

从这天起,巴黎城大受持异见党派、阴谋、凶杀之害。为非作歹之徒全都逍遥法外。

1419年,十六岁半的遭到母后背叛,被父王抛弃,受到同一个勃艮第公爵无畏的让迫害的年轻王太子查理的几个朋友为这位亲王以及他的叔父奥尔良公爵之死,向杀人凶手勃艮第公爵报仇。他们诱使这位公爵参加蒙特罗桥上的一次聚会,就在王太子的眼皮下杀死了这位公爵。从来没有证实王太子对这一共谋事先知情,更不用说这个行动由他主使。他的余生证明他并非心狠手辣、嗜杀成性之徒。自那时起,他容忍他的亲信遭到暗杀,但他从未下令杀害他人。只能责备他软弱无能。如果说塔内吉·杜·夏特尔和王太子的其他亲信滥用了王太子的年幼无知,让他允准这次杀害勃艮第公爵的行动的话,他年幼无知这个事实本身就可用来为他允准这次杀害行动进行辩护开脱。他的罪当然轻于勃艮第公爵。还可以说,他只准许对一个刚刚与英国国王签订了一项秘密条约的卖国贼[3]加以惩罚。根据这项条约,这个卖国贼承认亨利四世拥有对法国王位的权利。他还发誓“要对自称法国国王的查理六世和对他的儿子进行一场致命的战争”。因此,在这个时期的各次谋杀中,谋杀勃艮第公爵是最情有可原的一次。

自从这次暗杀事件在巴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以来,几乎所有的有产者和所有不是王太子的朋党的团体都在当天聚集起来。他们披着象征勃艮第地区的红色肩带。卢森堡家族的圣保罗伯爵让人在市政厅向有产者中的首要人物发誓要惩罚自称的王太子查理。掌玺大臣德·莱特尔、圣保罗伯爵以及好几个行政官员以巴黎城的名义前往请求对当时正大肆蹂躏法国的英国国王亨利四世加以保护。

当时巴黎高等法院院长之一的莫尔维利埃奉派作为代表前往敦请勃艮第新公爵菲利普来到巴黎。法国王后[4]巴伐利亚的伊莎贝尔长期与他的儿子[5]为敌,朝思暮想要剥夺她儿子的王位继承权。她利用她丈夫的低能痴愚,让他签订了著名的《特鲁瓦条约》。根据这项条约,英国国王亨利五世通过娶法国的卡特琳[6]为妻被宣布以法国摄政王这个虚空名义与法国的查理六世共同为法国国王;在查理六世死后则为法国的唯一国王(查理六世只承认亨利五世为自己的儿子)。该约第二十九条规定,法国国王承诺未得法、英两个王国的三级会议的同意,永远不与所谓的维也纳的王太子查理缔结任何协定。

必须对这个条款稍加解释,以便了解:既然等级大会在英国绝没有任何其他名称,三级会议就是真正的议会。

这项条约缔结后,法、英两国国王和勃艮第新公爵菲利普于1420年11月1日抵达巴黎。在街头向他们演出了耶稣受难的神秘剧。有产者的所有首领都前来巴黎,宣誓承认英国国王,由莫尔维利埃院长监誓。召开了法国国王的御前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王室高级官员、高等法院的法庭法官以及其他团体的代表,以便严正地审判王太子。有人甚至把这个大会称为全国三级会议以使之更加庄严。勃艮第的菲利普、他的母亲公爵夫人玛格丽特、吉埃内公爵夫人以及各位女儿公主都是原告。

首先是此后成为勃艮第的掌玺大臣的辩护人罗兰控诉王太子。大学代表让·拉歇继他之后发言,言辞比前者激烈得多。查理六世的辩护人皮埃尔·马里尼作总结性发言。掌玺大臣让·勒克莱克承诺,在英国国王、法国摄政王以及上述国王继承人的协助下案件将得到公正处理。

尽管英国自身风雨飘摇,动乱不已,但由于英国人始终比我们法国人更加注意保存档案,因此他们在伦敦塔里找到这次大会的预备性决议的不完整的、残缺的原文。以下是这项决议的不完整的主要条款:

“……也听取了我们的检察长的发言。该检察长对案件作出结论。结论附有调查报告及请愿书。这些调查报告及请愿书由我们亲爱的女儿巴黎大学、我们的美好城市巴黎的亲爱的市政官员、有产者、居民、好些美好城市的三个等级的人……向我们提出。我们根据这次大规模的和成熟的讨论,考虑到我们的忠告以及我们已故表兄弟勃艮第公爵与自称王太子的查理之间的关于结盟的信函,仔细研读了……这个同盟是在上帝真正的十字架下和手放在圣福音书之上发誓签订的。尽管都属于法兰西家族,我们的已故勃艮第表兄弟作为我们的嫡亲的非常亲近的表兄弟、贵卿的老前辈、两度法国的贵卿……他曾经而且始终爱护我们的各个王国的福祉而且……他为了维护和平,应上述犯罪方面之邀,由好几个领主陪同前往蒙特罗。他在蒙特罗被他及其同谋凶狠地、阴险地、罪该万死地、该入地狱地杀害,尽管他及其同谋作出而且反复作出承诺和宣誓……根据我们的大御前会议的、我们高等法院的,以及大多数其他法官的讨论及意见,我们已经宣布,现在仍然宣布,所有犯上述罪不容诛的罪行的罪犯,他们之中每人犯有弑君罪,对我们的主体和财产犯有重大罪行,因而无资格,不配拥有任何直系(旁系的)继承及各种显贵地位、荣誉和特权。他们还应受弑君犯应受的其他惩罚……他们的世系和后代……如果我们通告形式……我们高等法院人员及我们其他的有审判权者……关于原告方以及我们的……并给予诉讼双方判决,并通过特别途径对上述罪犯进行起诉。如果情况需要……一切就如案件需求……恩典年1420年12月23日于巴黎,本国王在位41年。国王于其御前会议。”

显然是根据以国王的名义发布的决定,巴黎高等法院法庭几天以后发布它的判决,判处王太子流放。

国王的辩护人或代理人,此后即任兰斯大主教于尔森的让·朱维纳尔,身后留下关于这个不幸时期的回忆录。在这些回忆录里可以读到下述评注:

“1420年11月12日开始的高等法院审判,自1月3日起延期短短三天。在流放的情况下,在喇叭声中,在大理石平台上,应检察长的要求,维安诺瓦王太子、国王的独子查理·德·瓦卢瓦大人,因谋杀勃艮第公爵,在为这样一起案件举行的一切庄重仪式之后,在被证实犯有对他指控的罪行之后,作为这样一个被判处放逐并被永远流放到王国之外的人,被宣布为不配继承已有的和将有的领地。上述瓦卢瓦为自身,同时也为他的追随者,用他的剑尖对上述判决提出上诉,并发誓既在法国,也在英国,在勃艮第公爵的所有地区,振兴并继续他的称号。”

时代的灾祸就这样使高等法院的法庭作出的第一项针对贵卿的判决,是针对贵卿中的第一人,针对王位的必然继承者,针对国王的独子的。这项判决违反了王国和天然的所有法律,对外国和国家的敌人有利。这项判决废除了过去铭刻在每个人心中的撒利克法典。

学识渊博的布兰维利耶伯爵在其所著《法国政府论》一书中把这项判决称为巴黎高等法院的永恒的耻辱。不仅如此,这还是那些不能进行自卫,不能抵抗国王亨利四世的军队将领的耻辱,还是宫廷异见党派的耻辱,特别是一个为了进行报复而牺牲自己儿子的薄情寡义的母亲的耻辱。

王太子退隐到远于卢瓦尔河的地区。奥克语地区因奥依语地区同王太子势不两立,而更加积极热情拥戴他。当时法兰西王国的这两个部分彼此视若寇仇,不共戴天。他们不讲同一种语言,没有同样的法律。全部奥依语城市都按照法兰克人和封建领主引进的习俗和惯例管理,而全部奥克语城市却都遵循罗马法。它们都自以为大大优于其他城市。

已在父王卧病期间自己宣布为王国摄政王的王太子,在普瓦提埃设置了另一个由少数几个法学家组成的高等法院。但是,在使得整个法国满目疮痍、忧伤悲痛的战争当时正在进行,这个软弱无力的高等法院长时期没有丝毫权威可言。它除了徒劳地撤销巴黎高等法院的判决以外,除了宣布贞德[7]为圣女之外,别无其他职能。

[1]此书作者为维拉雷。

[2]指基督教《圣经》中所说的天使长。

[3]英法百年战争期间,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趁法国两大封建派别——勃艮第公爵派与奥尔良公爵派——内讧之际,在诺曼底登陆,打败法军。与英国结盟的勃艮第公爵控制巴黎。1420年,在勃艮第公爵派的影响下,英法缔结《特鲁瓦条约》。这项密约指《特鲁瓦条约》;卖国贼指勃艮第公爵。

[4]查理六世之妻。

[5]指前述法国王太子。

[6]查理六世之女。

[7]圣女贞德(1412—1431),法国民族英雄。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率军解除英军对奥尔良之围。后被俘,受火刑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