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肢解的王国只有设在亨利四世近旁的高等法院能够显示它的忠心它下令逮捕教廷大使
正当巴黎高等法院时而成为神圣联盟的喉舌,时而成为它的受害者时,必须看看王国的其他高等法院所为何事。普罗旺斯高等法院向菲利普二世的女婿萨瓦公爵菲利贝尔-埃马纽埃尔派去一个由里埃兹主教夏斯特尔、昂皮男爵和一个名叫法布雷格的辩护人共三人组成的庄严的使团。
11月14日,萨瓦公爵到达埃克斯。他受到像对国王那样的接待。向他呈上华盖。高等法院全体法官吻他的手。奥诺雷·迪·拉朗代表这个机构发言。公爵被承认为这个省的保护者。向他进行了忠诚宣誓。
格勒诺布尔高等法院内部意见分歧。法院中仍然忠于国王的人已经撤退到佩尔蒂乌斯。但是,此后成为都统的勒斯迪基埃尔攻占了这个城市后,高等法院重新集合,此后只以国王的名义履行司法权能。
鲁昂高等法院的处境与巴黎高等法院的处境类似。它完完全全、彻头彻尾处于神圣联盟的执异见党派的控制之下,听任西班牙军队的支配摆布。它不幸于1592年1月1日发布下列决定:
“法院已毫无例外地禁止,并仍然禁止各类人员,不论其属于何种等级,具有何种爵位,具有何种地位,以任何行动、任何方式赞助亨利·德·波旁的党派。上述人员须立即弃绝该党,违者吊死或绞死。上述法院下令将由总检察长发布罪行检举命令书,以对那些赞助上述亨利·德·波旁及其徒众者进行侦讯……上述法院下令在公共广场竖立绞架以吊死那些恶毒之极的为害国家者。”
只有当时时而在图尔,时而在夏隆开会的国王的高等法院能够自由表达它的爱国之情。教皇格列高利十四登基时,曾经首先向神圣联盟派去一位教廷大使以襄助当时在巴黎履行教皇特使职责的卡热坦红衣主教。这位教廷大使名叫朗德里亚诺。他带来重申开除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教籍的教皇谕旨和罪行检举命令书。
夏隆的小高等法院当时甚至没有一位院长作为首脑,但却发挥出它的全部效能。其他高等法院如果更加自由,或者受诱受贿较少,才能发挥出这种效能。这个法院发布命令逮捕所谓的竟然敢于未获钦准就进入法兰西王国的教皇大使朗德里亚诺。它下令在三个市场交易日吹喇叭,悬赏一万利弗,奖给将此人送交司法部门者。它禁止大主教和主教发布教皇谕旨,违者将被宣布为弑君罪犯。最后它就选举格列高利十四为教皇一事向未来的主教会议上诉。
这个令整个法国异常震惊的举措是正规合法的、普通单纯的。一个外国主教竟敢决定王权,这实在是对所有法律以及人类理智的一种玷辱。充作这种玷辱行为的借口的宗教本身,也谴责这种肆无忌惮、放肆无礼的行径。理智让人感到这种行径荒唐可笑。然而,自从格列高利七世以来,无事不能的舆论却让这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思想在所有教士的脑袋里根深蒂固。这些脑袋又把这种毒素灌注到民众的脑袋里。愚昧无知使人接受这些准则;欺诈行骗使人扶植支撑这些准则;刀枪剑戟支持这些准则。当时天主教徒中一个僧侣就足以让人深信,从未到过罗马的、不通拉丁文的使徒彼得[1]在主教管辖区这个称号尚未给予任何地方的时代,曾在提比略[2]及其他帝王在位时期占有主教席位二十五年;就足以让人深信他从这个所谓的主教席位把以导师的身份向全体帝王、全体教会训话的权利传给在他两千五百年之后的格列高利十四。只有疯狂的神圣联盟的成员或者傻瓜才会相信这样一些荒诞可笑的无稽之谈,才会对这样一种专制暴政百依百顺。
对法国的荣誉来说,有两个红衣主教和八个主教支持了真正的高等法院的坚定立场,并使这个机构强毅刚正。这些红衣主教是国王的表兄弟波旁红衣主教和虽身为洛林人的勒蒙库尔红衣主教。高级神长是:布尔日的大主教德·博内、南特主教迪·贝克、夏尔特尔主教德·图、布维主教德·菲梅、马伊泽主教苏尔迪、曼斯主教当热内、夏农主教克洛兹和巴耶主教达戎。他们的名字应该永久被后代铭记在心。
(1591年9月21日)这些红衣主教和主教在夏尔特尔草拟一项通告,向王国全体天主教徒发出。他们说:“我等获悉,格列高利十四教养极差、耳目闭塞,且又受国家敌人奸诈诡计欺骗蒙蔽,已经发布教皇谕旨及罪行检举命令书以取缔并开除并不背叛其国王的主教、王侯、贵族等人之教籍……我等经深思熟虑,深入商议,宣布上述开除教籍……之决定形式上及实际上完全无效且不公平,系受法国敌人指使……而无损于教皇之荣誉。”
国王的高等法院当时正在图尔开会,举措更好。它假死刑执行人之手焚毁教皇谕旨,并宣布所谓的教皇格列高利为公共安宁的破坏者及杀害亨利三世的帮凶,既然他认可这次凶杀。
巴黎高等法院在它那方面受到神圣联盟分子的压逼,让人在大楼梯脚下烧掉图尔高等法院的决定,并把这项决定定性为可恶、极坏。图尔高等法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待巴黎高等法院的决定。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必须用胜利来评断这些争论中的是非。但是,亨利四世对巴黎以及对鲁昂之围被帕尔玛公爵解除,因此他一时还无法正确有理。
高等法院首席院长阿西尔·德·哈尔莱当时正在国王左右。是他支撑图尔高等法院和夏隆高等法院的尊严。他在终于使自己从巴士底狱赎身出狱后,设法前去亨利四世身边。他构思出笫一个永远挣脱教皇的桎梏和创设主教教职的办法。勒蒙库尔红衣主教和布尔日大主教参与了这项规划。但是,这项规划却无法付诸实施。必须一下就改变人们的观念,而人们的观念却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或者必须拥有足够的军队和钱款以控制和操纵舆论。
但是,这个高等法院仍然制定了法国教会应该享有的自由的规章。国王对主教和对修道院院长的任命,应由大主教府所在的城市的大主教认可,而无需颁发教皇谕旨。全体教士都独立于罗马的命令,都保留他们的权利。主教与教皇授予同样的宽免证书。这个规章既明智又大胆。它抑制一个外国宫廷的野心,迎合了国家的教士。然而,它产生才几个月,教会便同国家一样瓜剖豆分、四分五裂。同一个城市被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轮番攻占。秩序和安宁并非内战的命运。
[1]又称圣彼得,为耶稣十二使徒之一。耶稣死后为众使徒之首,在罗马殉教。
[2]提比略(前42—37),古罗马皇帝。长期从事征战,军功显赫。即帝位后,因暴虐引起普遍不满。后被近卫军长官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