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琳·德·美第奇摄政初期的动乱
自从体弱多病的弗朗索瓦二世结束了他毫无作为的生命以来,我们称为德·美第奇的卡特琳·美第奇于1560年12月13日在奥尔良召集三级会议。巴黎高等法院或任何其他机构都没有派遣代表出席这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几乎没有谈到摄政问题。会议只向纳瓦尔国王保证授予他国王的摄政官的称号。这个称号从前曾经三次授予弗朗索瓦·吉斯公爵。
王后丝毫没有接纳女摄政王这个称号。这或许由于她身为国王的母亲,母后这个称号对她来说已经足够;或许由于她意欲避免种种繁文缛节,只想独揽大权。三级会议本身没有授予她陛下这个称号。当时的国王很少接纳这个称号。笔者还有这个时期的大量书信。在这些信件中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被称为殿下。种类繁多,变化无常的现象在名称和事物方面普遍存在。
卡特琳·德·美第奇处心积虑、刻意贬压弗朗索瓦二世在位时期曾经凌辱她的吉斯兄弟。出于这个想法,她最初偏爱加尔文教派。纳瓦尔国王就是加尔文教派教徒,但他始终懦于采取行动。都统蒙莫朗西这个宫廷中最愚昧无知,只勉勉强强会签自己名字的人物长期犹豫不决。但是,他的妻子马格利内·德·萨伏依虔诚盲信和她丈夫的愚昧无知不相上下,却压倒了科利尼的拥护者,让她丈夫下定决心同吉斯公爵联合起来。圣安德烈元帅加入他们一伙。这个联盟被人给予三头联盟这个称号,因为人们始终喜欢把小事物比作大事物。圣安德烈在各个方面都逊于弗朗索瓦·德·吉斯和蒙莫朗西。他是这个三头执政中的雷必达[1]。而且与他的行动相比,他更以花天酒地、巧取豪夺为人所知。
这是奥尔良三级会议分裂的第一个信号。母后首先以她的国王儿子的名义向各省总督发布一道敕令,命令他们尽可能平息宗教动乱。这项命令宣告禁止民众使用胡格诺教派教徒和教皇拥护者等令人无法忍受的可恶名称。她释放了因宗教被捕的全部犯人。她召回自弗朗索瓦一世在位以来因恐惧而避居国外的人。如果人们能唯理性是从,就没有比这些更能恢复和平的举措了。
巴黎高等法院经过多次讨论,对母后进行谏诤。它声称,这项命令应下达给王国高等法院,而不应下达给各省总督。它抱怨给予革新者的自由太多。7月,母后带领她的儿子前往高等法院。该院从未举行过比这规模更大的会议。孔代亲王亲临会议。会议对称为七月敕令的敕令进行了登记。这项敕令是和谐与太平的敕令,比被人对之怨声载道的命令更加详尽。这项敕令向全体臣民提倡宽容,禁止传道者传道时使用辱骂言词,违者处以死刑。这项敕令还禁止公众集会。这项敕令在只为教士保留审理异端权利的同时,规定法官永远不得判处那些教会解送给俗间权力机构的人的死刑。
这项敕令发布后1561年随即举行了普瓦西讨论会。在两个与会党派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情况下,这次会议只能是徒劳无益、毫无用途可言。一方是一位洛林红衣主教、一位图尔农红衣主教、一些腰缠万贯的主教、一个名叫莱内兹的耶稣会教士、一些教皇权力的死硬捍卫者;另一方是普通的新教牧师。这些牧师全都恶衣恶食,希望人人都像他们那样身无长物。他们全都是被他们视为最暴虐无道的篡权者的教皇权力的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敌人。
这两个党派分手时都对对方怒目而视,颇为不满。情况也只能如此,别无其他。
雅克-奥古斯特·德·图记述说,图尔农红衣主教激烈抱怨母后允准进行这场公开争论,这样就把罗马宗教置于险境。卡特琳答复说:“我只不过表述御前会议和巴黎高等法院的意见而已。”
但是,巴黎高等法院法官当时似乎大多数都反对宗教改革者。从表面上看,母后想表明这个机构的首领曾经建议她召开普瓦西讨论会。
这次会议结束,与会的人走出会场时比走进会场时情绪更加激动。会后宫廷为了防止动乱,于1562年1月17日在圣日耳曼昂莱召集王国所有高等法院的代表开会。掌玺大臣德·洛斯皮塔尔对与会代表说,在国家陷于分裂和灾难之中时不能效法加图其人。西塞罗责备此人在腐败的环境中像他在共和国的道德美好、世风清正时期同样发表意见。
有人建议采取一些调和折中的解决办法以减缓七月敕令的力度。根据这项长期以来以《一月敕令》这个名称为人所知的新敕令,准许改革派教徒在各个城市郊区拥有教堂。任何地方行政长官均不得进行干扰,相反,应该予以支援,使之不受任何侮辱;对扰乱他们的集会者罚款一千金埃居,但是,他们应归还他们侵占的教堂、房屋、土地、什一税等。根据这项敕令,他们只能在当地行政长官在场的情况下召开教务会议。最后,命令他们在各方面都应是遵纪守法、循规蹈矩的公民,根据他们的信仰为上帝效命。
当需要登记这项新敕令时,高等法院又进行了多次谏诤。最后,在发出了三封敕令书之后,高等法院于3月6日服从敕令,并加上这一条款:“它向国王的绝对意志作出让步;它毫不赞同新宗教;敕令在另有命令发布以前继续有效。”这个条款由吉斯党和三头联盟授意强加,因而引起宗教改革派的怀疑,使两项安定、和解的敕令变为一纸空文,毫无价值可言。
国家的和宗教的争端,就因为旨在平息这些争端的手段措施而更形激烈。小小的三头联盟、吉斯兄弟的持异见派别和教士的执异见派别在所有场合威胁和冲击孔代、科利尼和改革派的派别。这时局势虽然仍然平静,但内战已端倪初露。
引发瓦西惨案[2]的偶发事件终于使得整个法国举国大动干戈,狼烟四起,自相残杀。假使战争并非缘起于这一偶发事件,其他的星星之火也会点燃这一熊熊烈火。
孔代亲王占领奥尔良城(1562年4月),并让他的那个党派宣布他为法兰西国王的护国公。这或许是因为他行动举措酷似护国公,于是这个党从一个英国人[3]那里借来了这个称号;或许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和环境自然而然为他提供了这个称号。
始终处于吉斯兄弟的派别掌控之下的高等法院不寻求平息内战,反而在1562年7月作出多项决定放逐新教徒,命令所有社团拿起武器追捕、杀死所有集结起来用法文向上帝祷告的革新派教徒[4]。
民众在地方行政官员的纵容下,哪里他们势力最强大,就在哪里杀烧掳掠,残酷施暴。在图兰的利格耶,他们绞死了好几个居民,挖掉一个教堂的牧师的眼珠并用细火把他烧死。科尔默里、洛什、布夏尔岛、阿泽勒里多以及旺多姆等地都惨遭洗劫。几位旺多姆公爵的坟墓被捣成碎土,他们的遗骸被挖上地面。挖掘者希望能在遗骸中找到珠宝首饰。他们的遗骸被抛扬风中。这是十年以后那场令欧洲震惊、骇异,而对它的记忆又引起永恒的恐怖的圣巴托罗缪日惨案的前奏。
[1]此人与安东尼和屋大维共同组成古罗马第二届三头执政,后被清洗。
[2]1562年3月1日吉斯公爵率部突然袭击在第戎附近的瓦西镇举行宗教仪式的胡格诺派新教徒,杀死25人,打伤100多人。各地天主教徒争相效尤。
[3]指英国军人、政治家克伦威尔(1599—1658)。他内战时率领国会军战胜王党军队,成立共和国,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护国公。
[4]天主教徒用拉丁文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