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新西兰
2025年09月27日
1.2.5 新西兰
新西兰对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有六十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初,结构构件中预制混凝土的使用稳步增加,在楼板单元中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逐渐广泛,使得现浇楼板逐渐退出舞台。但新西兰一直避免在抗弯框架中使用预制混凝土,直至20世纪80年代,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框架才在新西兰得到广泛使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以其统一的工厂制作方法、高质量的生产单元和施工速度等优点,在新西兰的应用显著增加。在该时期,新西兰利用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建造大量民用住宅,发展了几种预制框架结构的连接形式,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1.11 新西兰装配式建筑
新西兰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基本原理为采用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周边框架来承担绝大部分地震作用,对于内部结构的关键功能是分担竖向荷载。周边框架梁因承担大部分地震作用,其截面尺寸相对较大,但不影响建筑层高,外柱设计时柱距相对于内部柱距较小。周边框架结构可以避免双向抗震设计作用下框架复杂的节点构造情况。
新西兰目前普遍采用3种预制混凝土抗震框架体系(主要以节点连接情况的不同来区分):体系1是现浇柱和叠合梁的连接;体系2是叠合梁和预制柱的连接,该体系中梁的预制部分从左跨跨中延伸到右跨跨中(即梁预制部分在梁柱接触部位不断开),梁中塑性铰区在预制构件中形成,减少了现场施工难度,该体系在新西兰应用广泛,如图1.11所示的一栋22层建筑便采用了该体系进行建造施工;体系3是预制梁柱单元,该体系中预制构件涉及二维甚至三维预制单元,在现场可进一步减少作业量,但对构件进行吊装、运输的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