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 预制楼梯连接
2025年09月27日
8.4.2 预制楼梯连接
在火灾、地震等危险情况下,楼梯间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民生命的安全。2008年汶川地震,大量震害资料显示了楼梯的重要性,楼梯不倒塌就能保证人员有疏散通道,更大程度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0)中规定: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预制楼梯与支承构件连接有两种方式:一端固定铰节点、一端滑动铰节点的简支方式和一端固定支座一端滑动支座的方式。
1)简支方式
预制楼梯一端设置固定铰如图8.16所示,另一端设置滑动铰如图8.17所示。其中,预制楼梯设置滑动铰的一端应采取防止滑落的构造措施,其转动及滑动变形能力应满足结构层间位移的要求且预制楼梯端部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应符合表8.2的规定。
图8.16 固定铰节点
图8.17 滑动铰节点
表8.2 预制楼梯在支撑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
2)固定与滑动方式
预制楼梯上端设置固定端,与支撑结构现浇混凝土连接(图8.18);下端设置滑动支座,放置在支撑体系上(图8.19)。滑动支座也可作为耗能支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软钢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等减隔震支座。地震时滑动支座可限量伸缩变形,既消耗了地震能量,又保证了梯段的安全性。滑动支座能减少楼梯段对主体结构的影响,这种连接形式是减少主体结构的震动对楼梯的损伤最常见的设计方式。
图8.18 固定支座节点
图8.19 滑动支座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