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框架).20G310-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
[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装配式多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T/CECS 604-201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3]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规程.DBJ 15-107,2016.
[4]ACI(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nd commentary[S].Farmington Hills: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6]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T 161—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楼盖结构和楼梯).15G310-1[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剪力墙结构).15G310-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201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 408—201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18]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质量检测技术规程.T/CECS 683—202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JGJ/T 485—201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 163—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2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预制混凝土构件用金属预埋吊件.T/CCES 6003—202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2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6]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CECS 180—200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0]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T 225—202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3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448—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202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3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37]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DB42/T1483—2018[S].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3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202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3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40]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技术规程.T/CECS 715—202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41]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技术规程.T/CECS 722—202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0.
[4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 mm厚底板).15G366-1[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4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T/CECS 1013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1.
[4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跨度预应力空心板(跨度4.2 m~18.0 m).13G44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4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18G432-1[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
[46]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T/CCES 6001[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47]Precast/Prestressed Concrete Institute.PCI design handbook:Precast and prestressed concrete[M].Precast/Prestressed Concrete Institute,1992.
[48]Standard B.Eurocode 8:Design of structures for earthquake resistance[J].Part,2005,1:1998-1.
[49]Bull D K.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structural precast concrete in buildings[M].Centre for Advanced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Canterbury,2000.
[50]崔瑶,范新海.装配式混凝土结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51]郝际平,孙晓岭,薛强,等.绿色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研究与应用[J].工程力学,2017,34(01):1-13.
[52]陈宜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
[53]吕志涛,张晋.法国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建筑技术综述[J].建筑结构,2013,43(19):1-4.
[54]朱洪进.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世构体系)节点试验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55]徐有邻.由地震引发对预制预应力圆孔板的思考[J].建筑结构,2008(07):7-9.
[56]范丛昕.碳达峰碳中和视域下装配式建筑节能减碳研究[J].工业建筑,2022,52(4):257.
[57]郭晓.装配式建筑在建筑工业化发展中的研究与实践[D].深圳:深圳大学,2018.
[58]秦翔宇.基于BIM的装配式社会保障性住房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22.
[59]胡晨.风电塔筒装配式混凝土基础节点受力性能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21.
[60]刘传卿,崔士起,石磊,等.基于剪摩擦理论的结合面抗剪性能的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2015,46(S2):112-116.
[61]黄靓,冯鹏,张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62]兰天晴,赵少楠,薛艺鹏,等.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5(S2):71-77.
[63]刘宇航.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模拟分析[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21.
[64]吴敦军,李宁,汪杰,等.高层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5,45(12):54-57+33.
[65]周云.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3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
[66]陈才华.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双重体系的刚度匹配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
[67]芦静夫,樊则森,孙占琦,等.装配式混凝土铰接框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22,52(1):93-101.
[68]吴刚,冯德成,徐照,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21,38(4):41-51.
[69]张再华.新型装配式组合楼盖体系平面内变形与刚性性能的试验研究与分析[D].湖南:湖南大学,2017.
[70]马祥林.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受力性能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71]聂建国,姜越鑫,聂鑫,等.叠合板中桁架钢筋对预制板受力性能的影响[J].建筑结构学报,2021,42(01):151-158.
[72]曹高硕.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底板开裂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20.
[73]卢家森.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实用设计方法[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6.
[74]王文彬.重载SP空心叠合板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8.
[75]那振雅,王晓锋,赵广军.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端部连接方式综述与发展[J].建筑结构,2020,50(13):7-12.
[76]伏焕昌,吴从晓,张玉凤,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金属消能减震连接体系抗震性能分析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6,38(1):89-97.
[77]Priestley M J N.Overview of PRESSS research program[J].PCI journal,1991,36(4):50-57.
[78]刘烨.附加耗能杆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9.
[79]本书编著委员会.新型预应力装配式框架体系(PPEFF体系):理论试验研究、建造指南与工程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80]梁培新,郭正兴.不对称混合连接的抗震性能模拟及关键参数研究[J].工业建筑,2011,41(4):21-25+132.
[81]吴刚,冯德成,王春林.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
[82]赵斌,吕西林,刘丽珍.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1):81-87.
[83]Li D,Wu C,Zhou Y,et al.A precast beam-column connection using metallic damper as connector:Experiment and application[J].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2021,181:106628.
[84]张锡治,赵冬,李星乾,等.考虑节点刚度的预制混合梁框架抗侧刚度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21,54(3):228-236.
[85]Englekirk R E.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ductile connector for assembling precast concrete beams and columns[J].PCI journal,1995,40(2):36-51.
[86]金豪.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新型梁柱节点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9.
[87]Huang H,Yuan Y,Zhang W,et al.Seismic behavior of a replaceable artificial controllable plastic hinge for precast concrete beam-column joint[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21,245:112848.
[88]王振营.预制预应力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
[89]Zhu Y,Wu J,Xie L.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hysteretic performance and deformation patterns of single-side yielding precast concrete beam-column connection with energydissipation bars[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21,245:112841.
[90]韦玮.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4.
[91]刘立平,殷尧日,余杰,等.钢法兰-榫式连接的装配式RC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21,23(3):42-53.
[92]汪梅.新型全装配式混凝土干式连接框架柱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8.
[93]Pampanin S.Damage-control self-centering structures:from laboratory testing to on-site applications[M]//Advances in 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Springer,Dordrecht,2010:297-308.
[94]潘从建.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
[95]Cui Y,Lu X,Jiang C.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ri-axial self-centering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through shaking table tests[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7,132:684-694.
[96]朱筱俊,庞瑞,许清风.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竖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34(1):123-130.
[9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T 28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9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 126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99]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 5799装配整体式钢筋焊接网叠合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100]陈定球,刘斌.低多层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体系研究综述[J].建筑结构,2016,46(S1):633-636.
[101]武立华.Y公司预制构件生产线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1.
[102]班丹梅.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优化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103]李健.基于BIM的装配式框架结构深化设计应用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0.
[104]赵辉余.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管理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