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流程分析
为了发挥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作用,将设计流程分为4个阶段:方案设计、预制构件库形成与完善、BIM模型构建与优化阶段和构件深化设计,如图11.4所示。
图11.4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流程
1)方案设计阶段
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单位的主要工作是与业主一同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可行性评价,确定装配式建筑的需求,初步确定建筑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优化建筑布局,达到受力合理、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少规格、多组合的目的;利用BIM技术制订相应装配式方案专篇,帮助业主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案;同时,该模型将成为后续设计的依据及指导性文件。
2)预制构件库形成与完善阶段
BIM模型的构建和构件的生产均需要以预制构件库为基础,预制构件库的创建是设计阶段的核心工作之一。在预制构件库形成与完善阶段,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外观需求,创建项目的预制构件库。随后,在创建初步设计模型时,设计人员可根据具体需要对预制构件库进行补充;同时,生产单位可要求设计人员调整预制构件库中难以满足工厂技术要求的构件。
3)BIM模型构建与优化阶段
在BIM模型构建阶段,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调用预制构件库中的构件创建装配式建筑的BIM模型,而后采用碰撞检查等方式对设计模型进行优化。在模型优化方面,利用冲突检查、三维管线综合、净高检查等BIM手段找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协同作业优化各专业的BIM模型。
4)深化设计阶段
预制构件的设计思路是:先设计轮廓,然后布置钢筋,随后放置预埋件,最后检查碰撞。BIM软件中设计出模型并不难,难点在于复杂构件的快速建模。对于预制构件模型建议造型复杂、重复率低、连接烦琐的构件,不宜直接对此进行构件拆分和设计建模,宜从设计源头出发,优化并简化预制构件,复杂造型及节点宜结合新材料、新型连接节点等技术,使其适合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和施工,从而能提高设计效率并增加模型的准确性,为后端方便实施提供真实的物料信息。
在构件的深化设计阶段,构件生产商、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要加强交流,合作完成构件加工图的设计。施工单位应该将施工现场各种固定和临时设施的安装孔、吊钩的预埋预留等要求向设计单位反映,构件生产商针对自身的构件加工的技术要求向设计单位提出需求。在完成深化设计后,各专业根据各自的需求对模型进行审核,形成可供生产的深化设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