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概述

2.1 概述

装配式建筑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人力成本低、建设质量高、环境危害小等优势。预制构件之间能够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拼接形成结构整体,但相对于整体现浇的混凝土建筑结构,装配式建筑结构显然需要更加注重其结构的整体性。因此,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中的重点研究对象。在国家以及地方政策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大力推动下,预制构件间新型连接形式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层出不穷,但大体上可以从施工层面和受力层面对其进行分类。

图2.1 湿式连接示意图

图2.2 干式(螺栓)连接示意图

1—梁顶部纵筋;2—预制梁;3—灌浆接缝;
4—预制柱;5—节点内预埋钢筋;6—梁底部纵筋;
7—螺栓连接器;8—牛腿;9—连接螺栓

构件的连接从施工层面可分为干式连接和湿式连接两大类。湿式连接(图2.1)是指预制构件于施工现场就位后在连接部位后浇混凝土或灌注高强灌浆料进行连接的方式,常用的湿式连接有后浇混凝土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等,湿式连接能够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似的力学性能,从而达到“等同现浇”的设计目标;干式连接(图2.2)是指预制构件间的连接不需要或仅需要少量现场湿作业,通过构件生产时在预制构件中预埋连接件,在预制构件连接部位采用螺栓、焊接、键槽、张拉预应力筋等进行连接的方式,相较于湿式连接,干式连接安装方便快捷,并且更易于实现老旧构件或震后损坏构件的更换。

从受力层面可将预制构件连接形式分为强连接与延性连接,如图2.3所示。强连接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达到最大侧向位移时,结构构件进入塑性状态,而连接部位仍保持弹性状态的连接;延性连接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连接部位可以进入塑性状态并具有满足要求的塑性变形能力的连接。强连接与延性连接主要应用于装配整体式结构抗侧力框架体系中,合理安排强连接和延性连接位置,能够保证结构抗侧力体系在大震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从而形成有效的耗能机制。

图2.3 强连接(左)与延性连接(右)示意图

h—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