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标准化设计

11.2.2 标准化设计

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是构件标准化设计,包括户型、部品部件、设计的标准化。标准化设计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精细度要求较为严格,标准化建模与后期生产施工紧密相连。美国建筑师学会针对不同阶段的BIM工程对模型详细程度提出了模型深度等级表,用于定义模型中组件元素的级别和精度的标准,如表11.2所示。

表11.2 模型深度划分等级

续表

建筑全专业建模时,各类构件按照LOD标准的5个等级进行划分,建筑、结构、水暖电所表达的建模精细度有所不同,并且同一个构件在不同标准下表达的精细程度有所不同。以柱、梁、板为例,如表11.3所示。

表11.3 柱、梁、板模型深度等级

预制构件标准化在装配式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制构件标准化和统一化,有利于节约相关设计人员的时间,从而可分配更多的时间进行建筑风格以及建筑形式布局的设计。受运输条件、气候环境、各地习性等因素的影响,装配式建筑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标准化并不是要求完全统一。其中,配件、连接节点和接口可以实施大范围的标准化,而构件只能在小范围内实施标准化。例如,我国南北方由于气候条件差异大,对建筑物外墙的保温、抗渗、抗腐蚀等性能的要求差异较大,外墙板没必要实现全国范围的标准化,可按照地区制订各自的标准,而对于连接时采用的螺栓可实现全国范围的标准化。

此外,在开展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时还需要关注以下3个方面:第一,标准化设计并不代表着要牺牲建筑物的艺术性,追求标准化需要兼具艺术性和个性化;第二,标准化不等于照搬标准,设计师要依据项目的建筑功能、风格、结构等要求进行标准化设计;第三,标准化的实现需要标准的制订者来推动,设计师只是规范的遵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