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装配式模块化结构体系
装配式模块化结构体系是指将整栋建筑拆分为若干个模块化三维空间“单元”,并在工厂内高效完成各个模块的结构、装修、机电管线、集成卫浴等施工步骤,在工厂内实现高度集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技术快速组合拼装成建筑整体的技术,实现了“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其建造流程为:建筑模块化设计和拆分,模块工厂化生产,机电系统工厂化安装,室内工厂化装修,模块运输,模块吊装和安装。
装配式模块化结构体系在国外的多年发展和工程实践展现出了其快速建造、绿色环保、经济高效、智慧集成等特点。装配式模块化结构建造技术是目前建筑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绿色建造方式,是助推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业低碳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器。
香港特区政府2017年决定将模块化建筑作为先进的建筑方式引入香港。香港屋宇署给模块化建筑结构的官方定义为:[组装合成]建筑法(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简称MiC。模块化建筑结构按照模块单元使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集成建筑(简称“钢结构MiC”)和装配式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简称“混凝土MiC”)。目前已实施的装配式模块化集成建筑包含医院、学校、公寓、酒店、展厅、公共建筑等多种建筑类型。钢结构MiC的代表项目是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健康驿站项目[图1.21(a)]。项目采用钢模块+钢框架结构,地上20层、地下2层,共1 044个房间。混凝土MiC的代表项目是深圳龙华樟坑径人才住房项目[图1.21(b)],项目包括8栋28层、99.7 m高的高层住宅,是全国首批采用混凝土模块化结构体系建造的高层住宅类项目。在疫情期间,以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为主的装配式建筑企业采用MiC技术为援港和内地抗疫建造了大量的防疫隔离医院,体现了装配式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预制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建设质量高等优势。装配式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或许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图1.21 装配式模块化结构体系代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