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
建筑行业可谓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领域。要推动建筑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建筑拆除等环节着手,推动相关技术创新,从各个环节降低碳排放。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征求意见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减少人工、提前工期、减少建筑垃圾和建筑污水、降低能耗等优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大量采用预制构件的建造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现场施工带来的噪声及粉尘污染,预制构件的模块化、工业化生产也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垃圾及废弃物的排放。在国家大力推进碳达峰及碳中和发展目标的阶段,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将面临更好的市场机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其碳排放优势主要体现在建材生产阶段、建筑施工阶段和建筑使用阶段。
(1)建材生产阶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绝大部分碳排放发生在制作构件的工厂车间之中,而现浇类建筑,从建材的生产、后期运输至安装等环节,碳排放会贯穿其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碳排放相对比较集中,更加容易通过技术更新换代去控制,再加上建筑构件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通过对湿度和温度进行自主控制,一般情况下天气等意外因素也不会影响构件的生产制造,自动化、流水化作业下构件的生产速度快,减少生产所需材料的消耗率,不仅质量能得到保障,碳排放也能得到降低。
(2)建筑施工阶段
由于构件是在工厂车间内预制好的,能较好地改善之前经常出现的诸如墙体开裂等工程质量问题。构件运输至现场之后,经过吊装运输至作业面,为了减少施工可能出现的失误,加快工程进度,每个构件都有自己的编码,对号入座,这样可以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期如期进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进度会比传统的施工方式快近30%。传统的施工方式在现场会需要大量的工人,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把大部分工作量转移至工厂的车间内部,既减少了现场施工量,又可以减少施工作业面造成的粉尘、噪声等污染,预制构件的使用会减少现场建筑垃圾以及建筑污水的产生,降低施工所需电力消耗量。
(3)建筑使用阶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装修方面更能做到节能低碳,基础地面的装修会减少七成的碳排放,外墙保温层以及外立面装饰层的寿命会大大增加,提升了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效能,维护成本低,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装配式构件的精度偏差为毫米级,这意味着传统的房屋结构连接方式得到改变,以往建筑物的梁和柱都较长,占用面积大,影响美观,使用装配式构件就会解决这一问题,建筑物的使用面积增大,提高室内的空间舒适性;装配式构件的防火性、耐久性较强,大大提升了住宅的综合品质。